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缺少信用 缺少固定资产投入 缺少保障机制
部分民办教育机构面临信用大考
作者:胡军


    致读者
目前,教育日益成为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消费领域之一。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教育领域的消费引导与服务,为深化教育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本报从今年起开设教育培训版,对民办教育、学历教育、培训、学习用品、考试经济、教材等相关领域和产业进行报道。其间,将加大对教育培训市场消费现象和维权事件的记者调查和曝光力度,增强教育消费的服务和消费提醒。敬请读者予以关注。
  您在教育消费中遇到哪些困惑和烦恼,您对我们的报道内容有什么建议和指教,欢迎您及时与我们联系。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中国消费者报社时尚文体家居专刊中心,邮政编码:100048;电子邮箱:zxbwtxw@sina.com;热线电话:(010)68466331。

■本报首席记者 胡 军
  2009年,在普通高校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的大背景下,各类民办教育机构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招生难困境。有人预言:今后3年,一些民办高校将面临倒闭危险。与此同时,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也将相继出现倒闭暗潮。虽然很多人认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大学扩招、就业困难等均是原因,但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民办教育行业的信用危机问题,才是制约其发展的真正瓶颈。
倒闭潮加重生源疑虑
“校名都换了,我们学校是不是快倒闭了?”日前,就读于北京某民办高校航空服务专业的吴汝同学向记者倾诉了她的忧虑:“我们学校原来在廊坊大学城,大学城那边好多学校都倒闭了。要是我们学校也倒闭了,我以后怎么办?”
  小吴的担心不无根据。2009年8月,重庆某民办高校由于只招到8名学生,开课8天就申请破产。
  与部分民办高校倒闭一样,其他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也陆续出现倒闭潮。其中民办外语培训的倒闭最为引人注目:2009年12月15日,创办10多年以高品质教学、实惠学费、荣获多项奖项、曾接受教育部领导访问而闻名的上海民办外资口语培训学校凯恩英语突然人去楼空;2009年11月,在北京从事“一对一”课外辅导的文路教育一夜之间人间蒸发,百万学费下落不明;2009年10月,在北京颇有名气的瑞来英语培训机构挟200多学员学费逃之夭夭;2009年1月16日,号称“百年权威”,始创于1901年,著名作家老舍曾为其编写教材、遍布92个国家、在香港经营逾30年、标榜“语言权威”的外语教学机构灵格风突然宣布申请清盘,至10月底,共引发了国内十几家灵格风分支机构雪崩后遁形,仅武汉就有近500名学员的1000多万学费被卷;2008年底,北京朝阳区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活力互动英语俱乐部在没有通知学员的前提下无影无踪,近200名学员无法拿回已经交的高额培训费用……
  “民办教育机构倒闭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没想到的是,煞费苦心找了个牌子硬、市场信誉一直很好的机构,结果还是被玩了个人去楼空。”交完费,刚上了几堂课的凯恩英语学员陆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说真的,我的很多朋友对民办机构都不敢信任了,谁也没法保证今天交完钱,它明天不卷钱走人。”
  无固定资产投入缺乏信用保障
  连续发生的民办教育机构突然人间蒸发的案件,严重加剧了消费者对于民办教育机构的不信任。
  “现在部分民办院校连最基本的校舍、宿舍、桌椅、床铺等基本的办学设施方面都没有,都是租的,教学管理人员也都是临时的。”在廊坊东方大学城,学员肖某向记者坦露了内心的疑惑与恐惧:“真的害怕明天一睁眼,学校就不在了,每天都是这么提心吊胆地生活,真的已经很累了,根本就没什么心思学习。”
  调查发现,目前全国各地都陆续建成了主要由民办教育机构进驻的大学城,这些民办教育机构入驻后,租赁校舍、宿舍后就开始对外招生。如果生源多,随时可以扩租;如果生源不够,就尽可能地少租。“对于一些民办高校而言,除了牌子和人员,什么都不是自己的,根本就没有任何固定资产。说难听点,收完钱以后就是凭良心继续办学,要不真是可以随时摞蹶子走人。”某民办高校负责人在酒后向记者吐露了真言:“你想想,如果招来3000人,每人收1万,那就是3000万,去掉招生的那些费用和前期预付的房租押金,这些都没多少钱,撑死了照1000万算,落到手里的现钱就有2000多万,这时候要是走人了,那就是纯收入。”
  与民办高校相比,其他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更是一片空白。“当着明人不说暗话,现在有哪家培训机构是自己家买的房子做校舍或宿舍的呢?都是租的!还有,一般的培训机构连住宿都不管,自己随便找地方住去吧。做教育、培训需要什么固定资产,充其量不就是买点桌椅板凳,再加几台电脑,那能值几个钱呢?真要是跑了,那些破烂玩艺别说用来赔偿了,估计也就拣垃圾、收旧货的人会要。”北京某知名儿童英语培训机构董事长这样告诉记者。
  从最近连续发生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倒闭案件来看,消费者基本都陷入索赔难的尴尬:一是机构无任何可资折现的固定资产;二是没有任何第三方机构提供担保;三是报警后,警方在短时间内难以抓获犯罪嫌疑人,尤其是外资办学机构。
  民办教育机构亟待建立信用保障机制
目前普通消费者在挑选民办教育机构,所能采取的预防措施无非是以下几点:一是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查验其办学资格;二是仔细查验主办单位;三是查验硬件设施和师资;四是看学校口碑。
  “事实上,这些预防措施的效果有限,对于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或者故意逃避债务甚至存心欺骗的民办教育机构而言,对方在这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普通人很难查出破绽。我觉得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跟机构谈学费一月一交,如果不能这样,那我只能选择不上了。”最近打算给4岁的儿子报英语培训班的北京消费者刘先生在提及民办教育机构时,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尚无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引入第三方权威担保。唯一对此进行尝试的就是上海一家培训教育类中介网站,网站宣称推出一套“先行赔付”的营销概念:即通过该网站报名的学员在参加类似教育培训课程时,由于培训机构等导致学生无辜受到损失,可由报名时的教育网站成立的专项基金先行赔付,再由网站和教育机构进行沟通。
  不过,对于这种模式消费者并不看好。因凯恩英语突然人去楼空、学费索回希望渺茫的学员们表示这种由另一家商业机构担保的做法本身就不保险,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涉及的学费动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第三方担保本身的资质和经济实力本身就值得怀疑。“除非通过大的保险公司或者官办机构来进行第三方担保或保证金监督,否则缺乏可信度。”不难看出,与有强大官方背景的普通高校等教育机构相比,民办教育机构要想经得起信用大考,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保障机制。
●背景链接
高淘汰率伴随民办高校发展
  资料表明,民办高校自发展起,始终伴随着较高的淘汰率。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民办高校风起云涌,民办高校在1996年达1219所,但规模多在千人以内。到2001年,已有超过半数的学校停办或无法查询,基本正常运行的学校居然不足总数的40%。参加1996年5月1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第二次会员大会的400多所民办高校,到2002年仅存40所。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之后,民办高校进入二次爆发期,在校生数量6年翻了10倍,高校数量也增长了近5倍。与此同时,民办高校行业始终涌动着倒闭暗潮,而且近年来似有愈演愈烈之势。2008年全国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66所,比2003年反倒减少了238所。以全国有名的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为例,在民办高校发展高峰时,这里一度入驻了30多家民办院校,近6万名学生,而截止到今年9月份,这里仅剩十几所学校3万来名学生。 (胡 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培训】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部分民办教育机构面临信用大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