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涉水产品系列报道之四
标准缺少约束力 企业生产自行其是
作者:李燕京


    ■本报记者 李燕京
  我国涉水产品发展很快,市场前景也很好,但至今尚无系统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以致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良莠不齐,广告宣传“各显神通”,非法生产和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健康发展。
行业缺少强制性标准
  我国涉水产品领域至今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导致企业在开发、研制新产品时缺少指导性的方向和目标,这直接阻碍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净水器行业协会秘书长顾久传介绍说,现有的GB/T19249《反渗透水处理设备》、GB/T19857《城市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两项标准,虽与净水产品有关,但针对的都是工业用大型设备。此外,更由于上述标准起草时缺少卫生部门的参与,对净水器制造企业在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产品检验以及申报卫生批件等方面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一位涉水产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缺少标准,部分不规范企业以次充好,以假代真,导致劣质低价产品充斥市场,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诸如卫生不达标、产品渗水漏水等情况很多,给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也正是由于缺标准,优质产品得不到弘扬,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得不到鼓励,反而由于成本较高举步维艰。
  有了标准才有评价优劣的尺度,制定涉水产品国家标准,无品牌、无技术支持、无售后服务的“三无”产品及其生产企业才可能被淘汰,消费者才能喝上更好、更放心的优质饮用水。
已有标准不够“硬”
  涉水产品市场不但缺少标准,即便是已有的标准,约束力也不强,给投机者以可乘之机。
  顾久传告诉记者,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编号为“GB”开头)和推荐性标准(编号以“GB/T”开头)两大类。其中强制性标准是企业必须执行的,如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因而常又被称为“硬标准”;而推荐性标准并不要求企业强制执行,换言之,企业可执行可不执行,因而又被称为“软标准”。遗憾的是,净水设备领域无论是已有的行业标准还是即将出炉的国家标准,都是“软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远不如卫生部1991年发布的几个“规范”过硬,因为企业要申领卫生许可批件,就必须按“规范”的内容进行考核,疾控中心也按“规范”进行检测。
  顾久传本人从1998年起先后参与了500多个净水器生产企业标准的撰写,这些企业标准虽然须经质监部门盖章注册后才能生效,但效力也仅仅是针对单个企业而已。
  由于缺乏强制性国家标准,涉水产品领域目前标准五花八门,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还有国外的一些标准如美国NSF标准等。所有这些标准的共同点是缺乏强制力,不是有关部门检测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
已有标准适用性不强
  从已有的标准看,由于政出多门,几个行业多头制定涉水产品标准,甚至几家分别制定同一产品的标准,这让生产企业感到无所适从。
  比如针对RO纯水机,建设部、海洋局、卫生部、环境保护部都有各自的标准或规范,甚至还有GB/T19249国家标准,同一个产品已有5个标准,现在又由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美的等牵头制定RO纯水机的国家标准,而由中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沁园等牵头也在制定RO纯水机的行业标准,这样,RO纯水机不久就会有7个标准。而各标准的内容、要求也有差异,甚至会“打架”,因为各部门制定的标准或者规范更多考虑的是本部门的管理要求,其他的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制造企业面对这样的标准就只有挠头了。比如卫生部的几个“规范”只考虑卫生安全,其余不管,建设部的标准对卫生提得少,对结构、安全、外观等考虑周全,海洋局的标准又着眼于膜技术及产品制造等等。
  另据业内人士介绍,同一产品标准虽多,但大都内容不适用,再加上不够权威,企业无法执行,于是,企业在实际生产中还得制定企业标准。
  再以RO纯水机为例,虽然有这么多的标准,但因为都不是强制性的,所以领到卫生批件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并不需要送到有关部门检测,而是企业自行检测就可以了,于是,有些企业根本不检测。顾久传透露说,有的企业对产品的诸如电气安全、耐水压力试验、噪声测量等,恐怕从来也没有做过检测。企业制定的标准往往也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并不认真执行,以致一些产品出现渗漏、爆管等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涉水设备领域缺少强有力的标准,给整个行业蒙上了质量不可靠的阴影。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有制定系列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才能规范生产和产品质量,使之有法可依,也才能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记者手记
管理部门应主动担责
    其实本次采访报道的诱因,是记者的父母被小区内的净水机推销员忽悠到郊区去上推销课,接着又不断念叨要买净水机。记者这才发现原来很多善良的老人在被一些虚假宣传所欺骗。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愈发觉得涉水产品行业的水很深,鱼龙混杂,良莠难辨。
  看着那些骗人的宣传资料、听着销售人员口若悬河的解说,一种担心油然而生:如此夸大的宣传,要有多少消费者受骗,又有多少消费者的健康会受到威胁?正如中国疾控中心专家鄂学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毫无科学依据地胡说,这些人就不害怕吗?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谁负得了这个责?”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深感消费者太容易轻信各种宣传,有的产品夸张到了“喝××水能治癌症”的程度,而不少消费者竟然也相信。
  其实,清醒的消费者也有,比如一位消费者面对记者的调查,这样质疑:“经过机器出来的水要是能治病,世界卫生组织还不早就建议全球人都喝了,还要医院、医生干什么,我们也别搞医改了,更不用降低药价,都回家喝水算了。”这也正如一位专家说的,水就是水,涉水产品可以提高水的纯度、口感等,但它不可能将水变成药,也不可能变成神水。
  在采访报道将要结束的时候,记者得知有关涉水产品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当中。有了标准,消费者才会有安全保障。但仅仅一个标准的出台还远远不够,记者认为,管理部门应该更多的主动负起责任,不再让那些“神水机”忽悠消费者。 (李燕京)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热点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标准缺少约束力 企业生产自行其是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