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电白肉贵”背后的“管理真经”
作者:陈一舟


    ■陈一舟
  广东省电白县是全国闻名的生猪调出大县,可是这里的猪肉价格比周边地区贵20%以上,一些群众不敢在当地买肉,而要到邻近地区买(据2月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按照一般的经济规律,只要市场供应能充分满足需求,商品价格就相对较为低廉,起码不会高于周边市场的价格。广东省电白县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按理说猪肉的供应应该是十分充足的,可是却出现了当地肉价高于周边地区的怪现象。其实,“电白肉贵”这种不符合一般经济规律的怪现象,成因并不复杂。从报道的情况来看,根子就在于当地的统购统销政策。按照当地的规定,电白县销售的猪肉全要从该县食品公司批发,生猪收购价是每500克5元多到6元多,猪肉批发价却是每500克8元到9元——岂能不贵?
  统购统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至今居然还有市场,着实令人大跌眼镜。对此,电白县有关部门解释说,保护价收购生猪保护了养猪户的利益,缓解了肉价波动的影响,防止了“打白条”现象;同时,由县食品公司统一经营屠宰场、统一批发猪肉,能杜绝“私宰肉”,保证全县人民吃上 “放心肉”。
  这些或许是事实,换言之,电白县此举除了导致“电白肉贵”之外,确实消弭了肉价的波动,也相对保证了猪肉的质量。但问题是,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波动是正常现象,需要市场自发调节而不是权力控制。“放心肉”是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生猪的饲养、屠宰等诸多环节必然需要政府部门的管理,但政府部门应当做的是制定政策和严格执法,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交易,打击“私宰肉”并不能成为统购统销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因为政府部门的管制政策,导致猪肉在当地被一家企业所垄断,与这家企业垄断暴利相对应的,是民生消费的重负。难道老百姓要吃“放心肉”就必须接受人为垄断的“高价肉”?
  权力的归权力,市场的归市场。政府部门可以服务、引导、规范市场,但却不能代替市场和扭曲市场。政府部门是公共管理者,其权力有着自身属性和法律规范所明确的双重边界,权力越界,即构成违规违法,涉嫌滥用权力。毫无疑问,电白县的猪肉统购统销就是一种权力越位。这样的权力越位,也反映出一种明显的权力懒惰,即总是试图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化解复杂的管理压力。
  就像前些年某地 “红头文件卖番茄”一样,以行政命令推销番茄的方式比为菜农找销路更简单省力,统购统销也比管理市场和监管食品质量更省心。所以说,“电白肉贵”与“番茄摊派”的背后,都有一本转嫁责任的“管理真经”。只是在重视民生利益的大背景下,这样看似精明的“管理真经”,显得有些过时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白肉贵”背后的“管理真经”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