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街头“派送”化妆品问题多
作者:李卫芹


    ■本报记者 李卫芹
  街头促销员向路人“赠送”化妆品,等路人收下“赠品”后,再缠着路人购买。近日,在北京街头,记者亲身体验了一些消费者曾经遭到过化妆品促销员的“拦截”和强卖经历。
  “小姐,耽误您一分钟,我是××化妆品公司的营销员,这是我们公司的化妆品,正在限量免费派送,原价158元,现在免费赠送给您……”在北京市朝外大街,正在行路的记者被一名当街推销化妆品的男子叫住,该男子边说边把一瓶化妆品塞到记者手上让记者试用。记者看到这是一瓶名为“露资颜”的润肤乳。“跟‘露华浓’是同一厂家,”该男子解释说,“我们正在搞促销,不试用一下怎么知道效果呢?我们专门选择年轻白领们试用。”拿着化妆品,记者佯装要离开。这时男青年立即变了说法,“小姐,48元,这可是我们的最低促销价。”“不是说免费赠送吗?”“你听错了吧?我说的是优惠促销啊!我们是买一赠一,再说你都试用过了……”当记者谢绝后,该男子开始纠缠不休。看到记者执意要离开,男子欲推记者到旁边的一个美容院接受“免费美容”,直到记者拿出手机声称要报警,该男子才悻悻作罢。
  据记者了解,以限量优惠、免费派送等名义进行化妆品推销这样的伎俩在一些城市街头屡见不鲜,类似情景多出现在地铁出口处和一些购物场所附近,推销员手中的产品大多是些“名牌”化妆品,如“兰蔻”、“雅诗兰黛”、“玉兰油”等。推销员声称拿货渠道不一样,可以低价出售,这些产品种类有洗面奶、眼霜、护肤液等,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声称是名牌化妆品或和名牌化妆品为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其实无任何质量保证,多是冒牌的“三无”产品。如“兰蔻”他们冠以“兰寇”,全外文包装。这些产品包装上没有公司名称,实际上是假冒名牌的产品,不仔细分辨很难分清。这些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但很可能对皮肤造成伤害,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勿上当受骗。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刘立君律师也提醒消费者,在街头遇到此类情况,可以报警请公安部门进行处理,如果情节严重,则构成强迫交易罪,消费者还可以就近向工商管理部门投诉,由工商部门进行查处。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时尚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街头“派送”化妆品问题多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