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电视剧播放一窝蜂现象亟待改变
作者:孟菁苇


    ■本报首席记者 孟菁苇
  应该说电视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文化生活。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多元化,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及形式有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电视剧的播出方面。近年来电视剧同质化倾向严重,一部作品往往是各电视台同步播出,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观众希望能看到更多、质量更好的电视剧作品,希望在收看时减少商业广告的侵扰。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深谙电视剧运作的相关人士和评论人。
  对电视剧同质化现象,知名导演颢然分析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好的一面,说明这个作品吸引人,大家都认为它是好东西;二是可能是好的东西太少,加之节目不够丰富,类型单一造成,后者可能是最主要原因。关于电视节目插播广告的问题,颢然认为,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因为电视台也要经营、生存。不过对此很多观众认为,电视节目插播广告应该在不影响作品内容及完整性的情况下插播广告,否则,既影响了作品的完整性,同时也侵害了观众的基本权益。
  据了解,广电总局对此出台了明确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是广电总局第一次以总局令的形式对广播电视广告的内容、播放总量、广告插播等进行全面的规范。其中规定:在19时至21时的黄金时间,电视广告总量不得超过15%,在这一时间播放的电视剧中间不得插播广告。除19时至21时以外,电视台播放一集影视剧中,可以插播一次广告,插播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记者发现,一些电视台的广告播放远远超过规定时间,尤其是19时至21时以外时段。记者还发现有的电视台仅在赵本山、小沈阳《不差钱》的小品播放中就插播两次广告。
  很多观众呼吁,电视广告播出应当合理编排。其中,商业广告应当控制总量、均衡配置,广告播出不得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完整性。除在节目自然段的间歇外,不得随意插播广告。有观众反映,有的地方台不仅插播广告的时间过长,还过于频繁,观众若想完整地看完一集电视剧根本没有可能,特别是在播放港台电视剧的时候。
  媒体评论人赵润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原本喜欢看电视的观众已经远离电视机投向网络了。其原因很多,诸如电视节目选择性少,水平较差,包括当下的很多电视剧文学性较差,文学性差必然导致思想性差。有什么样的观众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部分观众欣赏水平低,对作品的要求不高,所以不管什么样的电视剧都一窝蜂地跟着看,如此下去,事实上对我们的电视剧创作没有好处。他呼吁相关部门建立创新机制,在鼓励好作品的同时,评出最差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同时建立批评机制,没有批评就不会有好的作品产生。
  对于很多电视台同一时段播一部片子的同质化现象,颢然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上的“羊群效应”,即一窝蜂地跟着。要想避免这种同质化现象,需要电视台的领导或者购片人有市场远见,有独立的艺术品位。眼下是买片人决定观众看什么,而不是观众自己决定看什么,除非你不看。然而,现在是谁影响着购片人的判断力?是广告商,所以归根到底是一个电视台经营运作模式的问题。从某种角度看,电视本身不是为观众而生而是为资本而生的,包括电影也是这样。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应该从收视调查上入手,要真实准确地捕捉到观众诉求,而且还应该细化,比如儿童电视作品要设儿童专线调查,适合老年人电视作品要有老年人专线调查。应做到有针对性,在这种状况下,频道的改革才可做到有的放矢。颢然认为,目前我们电视节目的收视调查非常模糊,其结果非常不可信。就这一问题记者也曾向有关人士请教过。据了解,存在部分受访人相对固定的情况,同时他们还享有一定的补助。有关人士强调许多被选为电话回访客户的家庭或个人,不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性。
  颢然说,许多发达国家是以电子方式进行跟踪调查的,而我们是用电话回访的方式有选择地进行操作,所以收视调查的结果难免有偏差,其真实性也很难保证,因此调查结果也不够客观、公正。谈及电视剧生产,颢然还表示,现在的电视剧生产创新少还有一个原因,即对很多人来说,创新意味着风险,所以大家都在规避风险,事实上这样下去不利于电视艺术的发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体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视剧播放一窝蜂现象亟待改变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