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桑雪骐
刚买的小家电还没怎么用就坏了,企业却认为是消费者没有按照家电使用常识操作造成的,不在包修范围内。消费者提出质疑——产品说明书并未就相关问题进行提示,难道家电使用常识就不需要提醒吗?
产品使用常识缺乏提示
为清扫刚刚装修过的房子,广州消费者高先生买了一台飞利浦吸尘器。但在清洁的过程中,吸尘器工作时断时续,高先生遂将其送到维修站维修。维修站服务人员指出,吸尘器吸进了灰尘、沙粒导致电机烧坏,属于使用不当造成的人为损坏,不予包修。但高先生提出质疑:“吸尘器不就是用来吸附灰尘的吗?总不至于打扫之前还要把灰尘跟沙粒分门别类吧?既然使用有禁忌,为何产品说明书和销售人员从未告知?”维修站服务人员承认说明书中未进行说明,但指出家用吸尘器不能用作家庭装修清扫,这是使用常识。
无独有偶,北京消费者陶先生也反映说,为了给孩子制作食物,他购买了一台搅拌机。为了孩子的饮食安全,他把所有配件都用热水进行消毒,没想到搅拌机就此再也安装不上了。客服人员解释说塑料的东西不能用热水烫,否则会变形,这是常识,并且说明书中也有提示,因此不能退换。但陶先生表示,客服人员所说的提示仅仅是“先让热的配料冷却后再把它们切碎或把它们倒入搅拌杯中(最高温度80度)”及“在温热的肥皂水中清洗它们”。且这两条以小字标出的使用说明,与“不要超过搅拌杯的最大容量(1.5升)”等大字的醒目提示相比非常不起眼,更没有明确标注“产品配件不能用热水冲洗”等字样,企业没有履行告知的义务。
难道使用常识就不需要提示了吗?“凭什么想当然地认为消费者一定要懂这些常识?大家都知道吸烟不好,烟草公司还在烟盒上忠告人们‘吸烟有害健康’呢。”陶先生如是说。
记者仔细阅读了多份家电产品的说明书,发现使用常识提醒的确有待完善。如冰箱长期不用可能导致氟泄漏,从而导致制冷功能丧失,但是多数冰箱的使用说明中并未对此进行标注。
告知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特约维修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产品说明书主要是对产品性能方面的规范进行介绍,常识性的东西则很少会在说明书上提及,这应该也算是不完善的地方。
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67%的消费者遇到过看不懂说明书的情况。消费者看不懂说明书或不愿意看说明书,说明书内容过于模糊是一个主要原因。在很多说明书上,消费者最看重的安装、使用、保养说明等往往只是寥寥数语,说不透彻,电器参数、功能却往往介绍得很详细,可这些专业术语消费者又基本不懂或者根本不关心。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王前虎认为,企业应在产品说明书中详细注明产品的工作环境、使用注意事项、安全警示等内容,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使用常识就不需要提示。如果说明书中没有注明,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应给予退换或维修,这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出了问题一推了之。
王前虎还指出,在说明书尚未规范完善的情况下,销售人员要多介绍,消费者要多询问,提高使用常识的普及率。
企业应多为消费者考虑
电吹风的说明书上写着:请不要在睡眠时使用;电熨斗说明书上警告用户:切勿熨烫正穿在身上的衣物……有消费者认为这样的贴心提醒太雷人,但是在国外,的确有一位用户睡觉时忘了关掉电吹风,结果感冒了,第二天便起诉厂家。
浙江省余姚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对出口产品进行检测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由于说明书的问题被判定为不合格的。有的说明书中缺少必须标明的内容,比如“本器具不打算由这些人(包括儿童)使用——身体上、感觉上或精神上有缺陷者或缺乏经验和知识者,除非他们得到对其安全负责的人关于该项产品使用的监护或指导”、“儿童应当受到监督以确保其不会玩耍器具”等。而有的说明书则过于丰富,如某企业生产的常规使用的干式电熨斗,除干式电熨斗必须说明的内容外,竟然还有蒸汽电熨斗和旅行式电熨斗的相关警告语。这都说明国内企业对说明书普遍不够重视。
记者发现,对于上述问题,无锡、宁波等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都有所反映。
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企业的每一点疏忽,都可能给其带来巨额的赔偿,曾经就有人把猫放到微波炉里面烘干致死而控告微波炉制造公司,因为企业没有在说明书中注明,所以企业败诉。国外的许多企业都把写好说明书当做一门学问,那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商品自不必说,即使是重要的科技设备,说明书也往往写得既简明又通俗,图文并茂,趣味盎然。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法律的完善和产品功能的增加,产品说明书能够反映出市场的成熟度以及企业对消费者的关注。成熟的市场培育成熟的消费者,成熟的消费者造就成熟的企业,而成熟的企业又有力地维护和促进着市场的发展。
采访中,检验检疫部门提醒道:说明是产品质量的一部分,而质量是企业生存和永续发展的法宝,只有高品质的产品才能吸引客户的持久关注,因此,企业无论研发、生产产品还是在设计使用说明书,都要为消费者多考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