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自主创新能力: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第26届体博会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侧记
作者:孟刚


    ■本报记者 孟 刚
  5月20日至23日,2010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体博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同期召开。多位专家在论坛上表示,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历史更长、发展更为成熟的欧美体育用品产业相比,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在技术创新、营销理念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只有尽早实现重研发、重营销、轻制造的“微笑曲线”模式,中国体育用品产业才能赢得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用品行业发展迅速
  2010年我国体育用品业整体形势继续向好,行业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以李宁公司为例,2010年第一季度保持了5%左右的销售增长率,公司预期随着世界杯、亚运会等大型赛事营销作用的显现,2010年总的销售增长率有望达到10%。上市公司安踏2010年第一季度鞋类的销售数量达到1020万双,按年增长8.1%。而服装的销售数量更是达到1520万件,按年增长23.8%。但市场人士同时认为,体育用品行业整体复苏尚待时日,在这场复苏拉锯战中,各个企业品牌、渠道的扩张力度,将决定未来的市场格局。而根据目前的形势判断,大的品牌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仍将进一步扩大,品牌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白热化。
  当然这场竞争不仅是为了争取现有的目标群体,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体育消费的潜力挖掘出来。根据市场专家的观点,迄今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居民对体育用品的消费正在向中高档方向发展,已达到小康生活标准的农村地区,对中低档体育用品的消费,逐步形成新的需求。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982.89亿元,占当年GDP的0.46%;2007年实现增加值1265.23亿元,占当年GDP的0.49%,同比增长 22.83%;2008年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0.52%,同比增长16.05%。体育产业连续两年的增长率,都远远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表现出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不可盲目乐观
  中国体育用品的良好发展,预示着体育用品行业将在中国体育产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据统计,目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一年的销售额在300亿元~400亿元。不过在业内人士眼中,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在全球同类行业普遍不景气背景下的异军突起,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增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间歇性,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谭建湘认为。
  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在2008年体博会上,参展厂商和观众人数都创下历届新高。而这些统计数字在随后两年的体博会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落。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员鲍明晓也指出,正因为中国体育用品产业还没有完全融入国际市场,长期在较低技术含量的封闭环境中自我竞争和发展,才使得中国体育用品产业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是,这种情况对于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健身运动器材一直是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顶梁柱。在近几年的体博会中,健身运动器材展区持续火爆。不过,在英派斯、好家庭、澳瑞特、万年青、舒华等国内知名品牌齐齐亮相的同时,外来品牌开始向国内同行们“施加压力”。记者注意到,在体育服饰、鞋帽等传统产业的竞争渐趋平稳之后,近年来撑起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半壁江山”的健身器材、户外用品等行业,开始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国际品牌的冲击。“与国内品牌相比,我觉得国外品牌的设计更加新颖,功能也更齐全。”一位刚刚参观了BH健身器材的观众这样告诉记者。
  事实上,与很多观众的感觉一样,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规模偏小、地域发展不均衡、创新环保理念不足等弊病一直如影随形。其中,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实力,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体育用品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
  专家表示,时下体育用品行业再次站在历史变革的节点。在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消除、行业前景依然存在变数的情况下,一些大的品牌逐步显示出规模和集团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而一些中小企业尚未在这场危机中彻底摆脱出来,依然面临许多困难,体育用品行业整合和市场格局调整不可避免。
  记者在体博会上看到,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和国外体育用品同行寻求合作。他们不仅成为了多家国外健身器材品牌的国内代理,还和对方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合作,自主产品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在体育用品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设计和营销两端,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只有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中国体育用品产业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谭建湘表示,要想实现体育用品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化,消化吸收国际同行业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体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自主创新能力: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