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提高观看舒适度是3D电视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资料图片)
电视常常被作为视力“公敌”之一而被很多家长排斥,而3D电视不仅可能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会使观众产生头晕、恶心等不良感受。在日前举办的2010中国健康3D盛典及中国3DTV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专家指出,3D产业要想茁壮成长,不仅要追求视听震撼,更要自觉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健康问题影响市场扩展
虽然目前还没有非常直观的测试数据显示看3D电视会伤害人们的眼睛,但各界已经出现了反对3D技术的声音。今年3月18日,意大利最高卫生保健委员会决定禁止6岁以下儿童使用3D眼镜观看立体电影。这一决定还包括:3D眼镜不得回收后再给他人使用;电影院放映立体电影时,中间休息时间必须加长。意大利最高卫生保健委员会的专家指出,视力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使用3D眼镜有可能造成斜视或弱视以及其他视力问题。如果观看立体电影时间过长,成人也会出现这些问题。
另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前不久发布警示,提醒观众看3D电视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据称,孕妇、老人、儿童和那些患有严重健康问题的人为风险人群。三星还特别指出3D电视的一些令人堪忧的副作用,比如可导致迷向、恶心、抽搐、视力改变、轻微头痛、头晕眼花和非随意运动,如眼球或者肌肉颤搐和抽筋等。三星在警示中写道:“看3D电视可能会造成有些观众迷失方向,还可能会造成运动病、知觉后效应、眼睛疲劳或削弱身姿的稳定性。”三星还告诫癫痫病患者或者有癫痫和中风家族史的人在看电视前应考虑先服药。
虽然有分析认为,三星上述警示的目的似乎是在回避如果有人因观看其3D电视而患病的法律责任。不过该警示的确对3D电视推广产生了影响。
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与奥维咨询联合进行的3D产品和内容消费调查也显示,能否裸眼观看以及观感舒适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3D电视的普及。
多种原因造成观看不适
看3D电视为什么会产生晕眩等不适症状?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承景技术副总经理卜令楷形象地比喻说,有些人乘车时,特别是坐在后座时,会有晕车的现象,这是因为这时候人的视觉感受是静止的,而听觉感受却是移动的。眼耳的不同感受造成了晕眩。而驾车者和坐在前排的乘客则大多不会出现这一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副主任张素兵表示,引起不适感的原因还没有研究清楚,已有的研究认为,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双眼分视造成视觉疲劳,因为3D显示通过双眼分视的原理合成3D影像,事物的不真实感会导致眩晕等不适;二、信号错乱导致疲劳,观看3D影像时,眼睛传递给大脑的信息是观看者在运动,而肌肉传递的信号是静止的,长时间会导致信号错乱,引起疲劳;三、观看时眼睛的聚焦频繁变化,观众需要进行大量视觉切换,从而导致疲劳等。另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位教授认为,目前造成观看3D影像不适的最主要因素是3D内容制作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内容做好。日本经济产业省则倡导在制作3D内容的时候,不要过多地强调3D的立体感等,从而建立一个比较舒适的3D观看环境。
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不久前对市场上部分3D电视进行的评测中发现,有的产品立体感不很强,但长时间观看后没有不舒适的感受,而有的能给人以强烈的立体视觉感受,但是观看1小时后就会让人产生头痛的感觉。张素兵指出,部分企业的做法有些急功近利,为把产品卖出,过于追求立体景深和视觉的震撼。要想永久地把3D高潮延续下去,就要从观众的角度来考虑完善立体影像。同时,3D电视的观看位置、角度、距离等也会影响观看舒适度,因此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指南。而3D显示产品本身的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评测方法标准。此外,3D眼镜的品质、3D摄像机的技术要求等也需要考虑和研究。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3D产业的健康发展,国际3D联盟组织、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共同倡议发起了2010中国健康3D行动。据悉,该活动肩负着3D行业自律和与消费者正确沟通两大目标。
另外,广电总局广播电视中心研究所正在考虑制定立体电视节目的评价办法。广电总局广电规划院信息研究所所长姚永晖认为,这会对如何促进、提高3D电视节目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另据了解,3D显示产品的标准也正在制定中。
●相关链接
专家把脉3D健康
日前,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邀请了来自电子、医疗、研究、媒体的各界代表及消费者代表,共同组成了专家评价组对市场上的3D电视进行健康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图像细节、图像色彩满意度、图像清晰度等电子产品性能部分,以及看后的眼部症状、非眼部症状(如头晕、恶心感)、观看舒适度、观看后身体的自我感受等医学舒适健康部分;同时,还对产品标识明确性、产品警示文字说明、菜单易调性、质量担保责任全面性等社会责任承担情况进行了评价。
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秘书长唐斌介绍说,评价结果显示,各项电子产品指标评测打分分值较高,并且各品牌产品之间差异较小,体现了中国彩电业整体的质量水平。但是一些3D电视摆放过近,附带的3D眼镜系统之间的干扰问题较为突出。极个别3D电视存在为追求立体视觉的景深效果,左右图像调节过大。
评价过程中,评审团部分成员也出现了观看后的眼部症状和非眼部症状以及观看时、观看后身体的自我感受不良反应等。经论证,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内容片源环节,即在拍摄环节中没有遵从人眼的立体视觉原理,镜头距离过大,造成人眼立体影像合成障碍;左右图像存在色彩、明暗等明显物理差异,造成左右图像差异较大,以致人眼立体影像合成障碍;另一方面,目前虽然所有3D电视都存在着最佳观看距离、最佳位置以及休息时间等观看指导,但还需要对此进行更多的研究并对消费者进行更明确的指导。消费者也需要高度重视这些指导意见,没有遵从这些指导意见的人出现身体不适反应的几率很大。
此外,评价中还发现,个别企业的3D电视说明书对行业及国家要求的“质量担保责任全面性”存在说明细则不明确的情况,比如对于核心零部件品种缺乏明示等。
唐斌指出,立体视觉是人体的一项高级视觉功能。当前,3D产业正处于以内容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影视内容制作应遵循人体立体视觉原理等健康科学,不能为单纯追求视觉冲击效果而超出人眼承受范围,从而误导消费者对立体影像的认知。相关3D设备生产企业、运营企业、内容制作提供商以及3D产业链上下游各企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协作,以健康3D为宗旨,在尊重人体健康机理的前提下大力研发推广3D消费电子、3D影视内容及3D融合应用等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以保持产业增长的动力和可持续性。
哪些指标影响3D观看?
都有哪些指标会影响人们观看3D电视时的健康?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副主任张素兵对记者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左右眼交叉干扰指标:在多个影响指标中,左右眼交叉干扰指标是最重要的衡量参数。3D的原理是使得左右眼获得不同的图像,从而在人的大脑里形成虚拟的3D图像,所以3D电视要使得左眼只能看到左眼的图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的图像,而实际上由于技术原因,3D电视目前还不能完全符合上述要求,造成了左右眼的相互干扰。左右眼交叉干扰指标就是用来衡量左右眼交叉干扰的程度。
左右眼3D亮度及亮度差:3D亮度是指3D电视屏幕的亮度,分别测量左眼和右眼的亮度;由于屏幕显示或3D眼镜等原因可能造成左右眼获得的亮度不一致。左右眼亮度差指标体现出左右眼亮度的不一致程度。
此外,还有3D通断比、3D对比度、3D亮度均匀性、3D色域覆盖率、3D清晰度等指标及包含观看后身体的自我感受、眼部症状等3D观看舒适性评价。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桑雪骐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