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体检也有“枪手”
作者:赵靖


  记者在北京市调查发现,出现这一现象,既因部分体检机构存在管理漏洞,也因一些单位在招聘中存在健康歧视行为
■本报记者 赵 靖
  眼下正值求职旺季,不少求职者担心因一张体检报告而丢掉机会,便萌生找人代为体检的想法。一些人看到了这里的商机,做起了代人体检的生意。
代人体检市场颇为活跃
  8月22日,记者到北京市某医院检查身体时,一名年轻男子过来询问记者是否需要帮忙体检,尽管遭到拒绝,对方仍坚持给记者留下联系方式,并一再嘱咐记者有需要的话打电话找他,价钱好商量。记者调查发现,在互联网上也有不少代人体检的广告,输入“代人体检”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到大量相关网页。
  代人体检到底是怎么一番情景?8月25日,记者以求职应聘者的身份拨通了上述代检者的电话,对方是一位自称姓冯的男子。“需要代检的人是男是女?”没有客套话,对方便直接开始介绍其业务流程,“你告诉我需要代检的项目、时间和具体医院,我们将为你找到合适的代检者,不管查什么项目都不成问题。”根据对方的报价,代检肝功能项目需要800元,代检尿常规项目需要1000元,代检胸透300元,代检视力和色弱等项目不另收费。
  当记者担心体检环节是否会出现问题时,对方颇为自信地说:“我们做了好几年了,对北京市各家医院的体检程序都非常熟悉,从来没有出过问题,如果不放心可以体检合格后再付钱。”对方在电话中不断催促记者,现在是入职高峰期,需要体检的人多,希望记者能尽快定下时间,他们好安排合适的代检者。
管理漏洞助长代检行为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体检“枪手”之所以如此有信心,关键在于体检过程有机可乘。如多数体检机构提供的体检表上不需要张贴照片,个人信息栏中也仅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项目。
  8月26日,记者前往电力总医院体检中心和解放军三○四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了实地调查。
  早晨7时30分,电力总医院体检中心的验血窗口前已经排起了长龙,体检者只需从窗口递上体检表、伸进胳膊,里面的医生便直接抽血化验,没有人对体检者的身份进行核对。“每天来这体检的人多,常常都要排长队,医生怎么可能来得及挨个儿检查核对身份?”一名正在体检的人说。
  8点30分,记者在解放军三○四医院体检中心看到,参加体检的人在前台登记个人信息后,便可拿着对方给的贴有编码标签的体检单去进行体检,体检单上没有体检者的照片,体检过程中,医生也没有再次核实体检者的身份。在该体检中心的卫生间里,记者看到有人在偷换尿检样本。对此,该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坦言,每天来体检的人都不少,医务人员没有时间去确认体检者的身份信息,只能保证所采样本检验的准确性。
  “有时会发现冒名顶替的体检者,但医院也无可奈何。”北京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负责人称,体检中心提供的只是体检服务,不管哪家医院都没有执法权,无权对代检者进行惩罚,最多只是退回体检报告,并要求本人来体检。
  针对记者采访的上述情况,北京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代人体检的行为会给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隐患,是不允许的。出现这一现象,与目前尚无具体法规规范体检机构的体检行为有关。该负责人表示,该局将对此进行调查并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反映。
体检程序及内容亟待规范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代人体检行为会引发欺骗、作弊等道德判断,但是不少网民却报之以同情和理解。有网民认为,目前一些单位存在健康歧视行为是导致代人体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
  今年2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时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
  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在审查求职人员的申请时,肝功能等体检项目仍然在审查范围内。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网上交流论坛——“肝胆相照”论坛里,不少网友表示曾经有过找人代检的经历。他们说,如果体检被发现肝功能不正常,有的用人单位会用其他的理由拒绝录用,因此不如找“枪手”代体检来得有效。
  北京汉良律师事务所诉讼部主任胡益华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认为,代检者所得属于欺诈所得,依据法律法规,应该予以没收。而找人代检的人则违背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涉嫌民事欺诈。他提醒体检者,不要轻信体检“枪手”,这其中不排除欺骗的可能。
  针对目前体检市场存在的管理无序的问题,胡益华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规,对体检机构的体检程序和体检内容予以规范,同时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加大对违法体检项目及劳动歧视行为的打击。
●相关链接
体检“枪手”并非不可防
  事实上,要防范体检“枪手”并非难事。北京市某医院体检中心的负责人表示,在为体检者进行健康检查之前,只需要在关键环节中核对体检者本人的身份证,就能够避免他人代检情况发生。体检中心还可以设置拍照仪器,体检前先录入体检人的头像信息,然后传给每个体检项目的医生,在体检时医生可以一一核对。
(赵 靖/整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特别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体检也有“枪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