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彩票销售乱象有望得到遏制
作者:孟刚


    ■本报记者 孟 刚
  近日,彩票销售市场出现了较大的政策管制,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分别下发通知,再度要求立即停止互联网销售彩票等无纸化销售方式。与此同时,财政部发布了《互联网销售彩票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电话销售彩票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核心内容是规范目前处于灰色地带运营的电话、网络彩票销售行业,并将向有资质的企业发放牌照。专家表示,此次出台的新办法由过去“一刀切”的禁止转型为提高准入门槛,规范行业经营的疏导型管理,管理体制的改变顺应了彩票销售无纸化的发展要求,将对彩票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网络售彩由“堵”改“疏”
  早在2007年11月和2008年1月财政部等部委曾两次下发通知,要求停止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但最近两年多来,国内众多彩票代购网站仍在运营。
  彼时,当主管部门宣布所有体彩销售网站全部取缔时,曾引起业内不小的震动。大家普遍认为,网络购彩的确引发了一些问题,整顿的初衷也是为了规范市场,但最终来个“一刀切”,主管部门的方式是不是过于简单粗暴了?
  关于此次福彩中心及国家体育总局叫停网络彩票销售,业界各种猜测的声音不断。有人认为,网络销售彩票影响了实体彩票销售中心的生存和利益。因为网络销售不需要很多人手,而原来可能队伍相对庞大的彩票中心并不想大幅裁员。另外,有人认为,纸质彩票在印刷、运输等方面都有很多既得利益方被牵涉在里面,而网络销售彩票的无纸化让这些既得利益方受到了冲击。
  而此番再度叫停网络售彩,已经不再是以往简单式的叫停,而是出台了相关的暂行办法。8月中旬,财政部发布的两个征求意见稿对准入条件进行明确规定,要求网上售彩企业注册资金不得低于5000万元,电话售彩企业的注册金不低于1000万元,每个地方的电话代销者各自不得超过3家。而这标志着国家对网络销售彩票进行整顿的态度相比较原来的“一刀切”禁止销售的做法温和了许多。
网络售彩是大势所趋
  长期关注电子商务的专家陈永东认为,虽然网络售彩本身的确存在很大隐患,比如一旦发生数额相对较大的开奖结果后,一些实力不强的小网站可能会选择卷款逃跑,不仅损害了彩票事业的声誉,更是直接侵害了彩民的合法权益。网络销售彩票是一种不需要实体商品的信息服务类电子商务市场,类似于股票交易、保险买卖等类型的电子商务,其特点是无纸化网络销售。但是网络销售彩票不能一关了之。陈永东认为,网络销售彩票具有明显的环保、低碳、节能、便捷等方面的特点,让彩民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投注。
  据调查机构Juniper公司预测,未来10年中,彩民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电话或互动电视等便利的方式购买彩票,传统的彩票销售方式甚至会逐步淡出市场。由此可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成熟,彩票网络发行费用降低的优势将愈加明显,网络销售平台无论对于彩票行业还是对于网民,都有着积极正面的作用。
监管机制完备仍须时日
  虽然民政部的两个征求意见稿对电话网络彩票提出了销售监管机制,但远未一步到位,在细节上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长期关注网络彩票领域的媒体人宋晓明告诉记者,首先是准入门槛,5000万的门槛+3个名额对于电话网络售彩这样的低成本行业而言显得有些门槛过高。高门槛或许可保障准入单位的质量,但同时也限制了企业间的竞争和企业的成长。
  其次是购买上,彩民在购买彩票时需要提供详细的个人资料并注册购买账号,准实名制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安全性。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一些质疑。首先,实名制的实施使得彩金分配遇到困难,由于只能够按照身份信息来进行地域分配,原先的彩金分配结构将被推翻,对于流动人口巨大的国内市场而言,协调难度巨大。另外,对于希望合资购彩博大奖的彩民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再其次是对于传统售彩站的冲击不可预期。如果电话、网络售彩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其便捷性是传统彩站无法比拟的。彩站经营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网络售彩开启之后分流走实体彩票销售中心一部分彩民是必然的”。
  最后,由于办法对于网络售彩的保障仅仅限于实名制和高门槛准入两道关,对于具体问题并没有细节性的规定,例如一旦出现因为机器故障导致的交易失败,如何认定责任和承担损失,问题如何解决等。
  因此,不少人士都希望,在做好市场规范工作,保证网购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及时完善电话网络彩票的销售监管机制,让彩民最大限度地实现购彩的便捷和自由,正是主管部门今后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文体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彩票销售乱象有望得到遏制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