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宋庄:艺术生态、产业生态并重
作者:孟菁苇 赵润田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庄街道两旁的画摊(图1)
宋庄街头的雕塑(图2)
画家的每个工作室都有自己的故事(图3)
  法国有巴比松,美国有东村,德国有豪·沃尔普斯韦德,中国有——宋庄。宋庄,这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近年来因汇聚了众多的艺术家而引起国内外艺术界的极大关注。它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家群落和最大的艺术园区
■本报首席记者 孟菁苇/文 赵润田/摄
  一个冬日的早晨,按照约定的时间,记者提前两小时赶到了宋庄,想感受一下那里独特的人文气息。这里街道宽阔,车辆不多,然而,位于道路两旁的画摊已开始叫卖。一位路人告诉记者:“你来得太早了,加上今天是阴天,人自然不多,平常并不是这样。”在宋庄艺术促进会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宋庄艺术区管委会副主任、艺术促进会会长洪峰。“宋庄能发展到今天,在于我们有一个包容的空间。”说起宋庄的发展,洪峰娓娓道来。
多元生态的艺术家群落
  宋庄镇116平方公里,下辖47个自然村,2006年12月被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认定为北京市十大文化创意区、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其实在北京市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之前,宋庄已经开始实施“文化造镇”战略了,应该说起步比较早。
  最早是1994年,宋庄聚集了圆明园的几位艺术家,到了2005年,就增加到了316名艺术家,当时主要是架上绘画,发展到目前,画家已经达到4000多人,但是人员组成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架上绘画,还包括影视制作人、音乐人、作家、诗人、雕塑家,甚至还有社会学家。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多元的艺术园区。宋庄的起步阶段是画家村,但是发展到目前,已经不是一个画家村的概念了,而是一个艺术家的群落。目前这里已经形成国际化、多元化、多样性的文化发展趋势,尤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宋庄提出了“艺术生态、产业生态并重”发展的思路。
筑巢引凤聚集人才
宋庄发展定位坚持了四个方向:原创、当代、前沿、生态,这是宋庄的一个命脉,也是区别于其他艺术区的关键所在。创意产业的核心是人,宋庄的第一阶段是聚集人才,集聚的过程到目前应该说完成了。在4000多位艺术家中含有很多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包括黄永玉先生。这些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常大。
  2005年,宋庄成立了宋庄艺术促进会,这是一个民间组织,洪峰身兼艺术促进会会长之职,需要在政府、村民、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之间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促进会是一个服务机构,是一个整合民间资源的服务平台。促进会采取按需服务的办法,按照艺术家的需要提供服务。
  洪峰介绍说:“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尽力协调,这当中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在镇域内解决艺术家子女的上学问题,还有为艺术家解决看病等问题。”他举例说,几年来相继有几位艺术家身患重病,他们不仅提供医药费方面的支持,有时也会提供一些护理方面的帮助。这部分资金,一方面来自促进会的资助,一方面来自区域内艺术家及艺术机构、企业家的捐款。现在这类事在宋庄并不少见。
  宋庄这些年来的发展还有一个宗旨,那就是坚守情谊。洪峰说,宋庄除了一个包容的空间以外,最根本的一条是情谊的维系,在这里呆得最长的艺术家已呆了十几年,他们已经把宋庄当成了自己的家园。
  在宋庄的辖区内有4.3平方公里范围属于集体建设用地,属于镇域规划范围,他们把这个区域叫做原创艺术集群区域。主要功能是为艺术家提供工作室、美术馆、博物馆等,这部分用地采取租赁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其租赁方式不是以钱的多少来定,而是对其项目进行审核,如果项目本身有特点、有创意方可租用。洪主任说:“这里集聚的建筑多了以后,将呈现一个艺术博物馆群,而且每个工作室都有自己的故事。”
艺术生态链已形成
  眼下,宋庄已经不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概念,而是一个艺术与文化的符号、品牌。现在的宋庄在不少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与全国各地的艺术区也都有着密切联系。
  说到这儿,不能不提及宋庄艺术节,从2009年的宋庄艺术节启动到现在,其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有越来越多来自国内的艺术区,很多国外的艺术团体及个人也前来参加。现在的宋庄艺术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项目,以今年的艺术节为例,已经有15个国家17个机构来过。目前,宋庄正在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
  洪主任说,宋庄是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宋庄对艺术家来说有各种通道可以实现各种可能,今年有8个艺术学院组团到宋庄参加艺术节,另外,各地的艺术院校在宋庄都有实验基地,每年都有几十名毕业生到这里实习。应该说,宋庄已形成一个能够自我循环的艺术生态链,它像水一样,是流动的。
  洪峰说,一个人只要是执著地为艺术而来,这里就会有一个他的生存空间和创作环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文体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宋庄:艺术生态、产业生态并重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