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圆明园文物《四春图册页》千万元拍出,专家提议
拍卖公司应联合禁拍圆明园文物
作者:刘冕


  日前,2010北京拍卖季论坛、芷兰雅集中国艺术品高峰论坛分别开幕,“要市场更要规矩”成为两场论坛的焦点话题。有专家直言,对于圆明园流散物等政府有权追索的文物,各拍卖公司应联合起来禁止上拍。
  尽管今年10月,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当晚,圆明园就曾向全球发出倡议书,呼吁全球热爱和平人士共同抵制对圆明园文物的拍卖、交易等活动,不少名人、学者纷纷表示支持,但见效寥寥。
  近期,圆明园文物屡上拍场。12月初,一场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就有3件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分别落槌,总价约合1.94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成交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创下掐丝珐琅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就在几天前,保利秋拍现场两件圆明园文物先后上拍,其中一件《幽壑听泉图轴》因为拍价低于底价而流拍。另一件《四春图册页》最终以1050万元人民币成交。但据了解,这两件文物是经过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后允许上拍的。“这些情况都是应该避免的。”《人民日报》收藏版主编邵建武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67万件中国文物流散海外,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散落民间,这意味着这些文物都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其实不仅是圆明园文物,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有关专家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拍卖行业的总成交额有望突破5000亿元,今后将面临“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任务。对此,著名收藏家王定乾建议,应尽快为近现代艺术品建立完善的户籍。
  “今后的拍场当代艺术品将唱主角,为了体现它们的价值,作者应该为它们建立完善的档案,包括一个作品分类全集和传承出处的过程。”王定乾解释说,“它就像户籍档案一样,是拍卖市场‘治安’的保障,这部分弄清楚了,就没有真假问题了。” (刘 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文体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拍卖公司应联合禁拍圆明园文物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