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炒作概念 ●误导网民
视频网站:你的“高清”我看不清
作者:张磊


    ■本报记者 张 磊
“虽然标注的是‘高清’,但看上去并不是很清晰。”经常有网友向记者这样抱怨。日前,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教授孙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国内视频网站繁多,对于视频清晰度的描述,各家视频网站都很随意,“高清”一词被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
滥用“高清”标签
随着我国互联网带宽的不断发展,网民上网浏览视频的需求也不断得到满足,眼下网民上网浏览各类视频已经成为日常上网不可少的娱乐项目。这些视频内容包括热播的影视剧、网络原创的视频等等。虽然网络视频内容越来越丰富,但视频的清晰度仍不理想,甚至一些标注为“高清”的视频,一旦选择全屏观看,画面还是很模糊。北京网民小王告诉记者,自己时常上网看一些影视剧。“多数影视剧全屏播放时看上去画面清晰度不高,只能把视窗缩小提高清晰度。”小王说,“一些标注了高清的网上视频的播放效果也不好,让人有上当的感觉。”
  在一家视频网站的首页,记者在搜索栏内输入关键词“高清”,搜索出了数十万条高清视频,其中有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动画片以及歌手演唱会等等,甚至还包括一些授课视频、广告,内容相当丰富。一些网站也开辟了高清频道,集纳了大量影视剧。但是,记者浏览了一些视频网站以及门户网站的视频频道,仔细比较了部分标称为“高清”的电视剧视频,看到的画面质量参差不齐。
  细心的网民会发现,多数网站对什么是“高清”未作详细说明。同属“高清”,画面质量为何差距很大?网站对此更是没有任何解释。对于网络上的所谓“高清”视频,许多网民感到网站经营者有“忽悠”的嫌疑。
高清标准空白
  究竟高清视频应符合什么标准?是否有基本的门槛?孙俊介绍,影响网上视频清晰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视频文件的分辨率;二是该视频与压缩前的原始图像差距。在客观上主要用PSNR(峰值信噪比)来衡量视频的清晰度。因为视频文件是一段连续的图像序列,是经过最初的数据采样得到原始图像,然后经过编码压缩成为适合在互联网上传输和观看的文件。所以,影响视频文件最终清晰度的重要因素除了编码压缩时的分辨率之外,还受原始图像影响。在保证原始图像质量的大前提下,对于固定的目标分辨率,采用同样的压缩算法得到的视频文件目标码率越高质量越好。
  目前,我国互联网上视频的清晰度没有什么规范的标准,“高清”一词被数量繁多的视频网站所滥用,甚至有些看上去模糊不清的视频也被标注为”高清“,体现了一些网站标注视频清晰度很随意。
  孙俊表示,一些视频网站使用的高清概念实际上源自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格式,是指支持1080i、720P和1080P的电视标准,目前比较规范的用法是描述满足以上所列分辨率的视频文件,但在国内,480P、360P甚至更低的分辨率都可能被标为“高清”,此现象在各大视频网站屡见不鲜。
缺乏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我国目前各大视频门户网站能达到的清晰度从分辨率上来说平均为“标清”及以下的水平。从视频应用的角度来说,本质上可分为点播和直播两大类。通常来说,点播追求视频的质量,而直播则更注重实时性。而我国的大多数视频门户虽然从事点播应用,但本身并不是视频内容提供商,视频源大多来自网友上传,所以会受到原始数据的分辨率以及网络传输速率的双重限制。至今尚没有机构对我国网络视频的清晰度做过正式调查。
  随着业界人士对所谓“高清”视频的质疑之声渐起,部分视频网站已经开始为其影片标注出清晰度参数,如有些视频播放窗口的下方标示出“360P”的字样。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种对用户负责的态度,更是对整个互联网视频行业良性发展的负责表现。
  孙俊分析强调,我国的互联网视频发展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各大视频网站运营商几乎不具备视频编解码器的研发能力,缺乏自己的专利,直接使用公共协议的编解码库来进行视频的压制和转码导致在此之上的许多商业模式需要向国外公司缴纳高昂的专利费。近些年来,国内大力提倡自主专利的AVS标准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只有对视频编解码技术深入挖掘,才能谈得上以创新的方式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掌控住属于自己的标准和产业链。随着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目前在研究领域涌现出来的用以弥合用户终端异构性的可伸缩技术、支持用户视角切换的多视技术等都会在未来催生出许多新的服务模式,从而对整个网络视频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2 版:数字生活·网络】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视频网站:你的“高清”我看不清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