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震
2010年的国内车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不仅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新车销售市场,而且还刷新了全球历史年产销量记录。
1月10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年首次信息发布会上,助理秘书长朱一平公布了2010年汽车产销量统计数据,在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节能惠民产品补贴等鼓励消费政策叠加效应的作用下,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
然而,当国内车市在欢声笑语中高歌猛进的时候,2011年,政策之于汽车,在更多消费者的眼中已不再是利好,而是利空——四大优惠政策取消了三个,只剩下节能惠民产品补贴;而北京的一纸限购令更如当头一棒。一夜之间,一切似乎转了风向。
在诸多政策调整前提下,2011年中国车市将面临怎样的变数,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将对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调整结构,鼓励和发展小排量、节能环保汽车,应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基调,全年预计产销增长速度为10%-15%。
小排量不乐观
北京治堵令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很大,不太利于节能减排,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认为,北京治堵政策有可能带来各地效仿。
目前,人口在千万以上的大型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问题,各地对于拥堵问题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案,而北京的方案很容易被其他城市照搬。“限牌令”也可能迫使潜在购车者提升消费档次,这对于小排量,尤其是价位和档次都偏低的自主品牌汽车非常不利。“1.6升及以下车型困难最大。”虽然没有直接说小排量的份额将下降,但董扬对1.6升及以下的市场前景产生了担忧。他举例说,消费者好不容易摇到了车号,还会买一辆小排量的车吗?
他表示,不愿看到1.6升及以下销量降低,这个近几年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成果,应得以保持。
另外,影响小排量的另一大因素是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取消。“大多消费者对购置税优惠政策力度敏感。”朱一平分析认为,2010年优惠政策力度有所减弱,1.6升及以下车型市场份额开始下降,7月落至最低点。节能惠民产品补贴政策的实施,对该类车型市场份额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消费者对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的预期,四季度该类车型销售火爆,11、12月市场份额均超过70%,全年走势呈“V”字形。可以看出,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受政策影响非常明显。
营销服务升级
“城市拥堵、环保和节能的问题在2010年爆发出来,这三大问题是汽车工业必须要面对的。”汽车行业资深分析人士贾新光告诉记者,更多的业务利润转向售后服务。企业应该转变经营方式,转变经营的指导思想,转变经营战略。
进入2011年,一系列的外部政策和竞争环境都在发生或酝酿激变。面对这种从“顺境”到“逆境”的变化,如果不及时拿出应对的策略,市场生存能力不强的厂商应面临大考验。
“厂商必须要进行转型,从资源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告诉记者,“即使没有限购政策,今年一系列刺激政策也已退出,车市经过高速增长之后,也会回归正常。以前经销商的盈利模式是卖新车,靠新车资源挣钱,现在这种模式难以维持了,必须要向服务转型。经销商也要在售前、售后方面想各种促销手段,比如延保、降价、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维修保养价格等。”
针对购置税回调,不少汽车4S店打出“暖情”牌,主动为“2.5%购置税”埋单,不管这是在原有优惠上巧妙“包装”,还是实实在在加大让利幅度,均有可能赢得市场的关注和好感。
转战二三线城市
在不确定的全国大范围一线城市实施治堵方案的预期下,转战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以确保2011年以及未来的销售增量,已成为绝大多数车企的共识。“维持我国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告诉记者,人们的收入将进一步提高,二三线城市乃至四五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增长超过一线城市。“二三线汽车市场继续显示出强大的活力,最近有的企业开始探讨4-5级市场的开发问题,说明汽车市场在向更低一些的行政区划发展。”贾新光告诉记者,比如山东,以潍坊、临沂为代表的二级市场异军突起,成为山东车市新的增长点。类似的情况各省都有。
事实上,汽车渠道下沉早在两三年前便已开始,但在对销量拉动效果明显的同时,售后服务无法及时跟进的现象也随之而来。而且大规模、高成本的4S店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区域,企业应该有更丰富和灵活的汽车销售方式。
如今,当更多的车企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后,除需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外,尽快补齐售后服务的短板,已成为保持二三线市场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增速预计减半
北京限牌,油价高涨,物价高企……似乎2011年的车市一切都是利空。“由于2009年、2010年增速过快,实际透支了2011年的增长。”某咨询公司的市场分析师指出。
不过,看好的仍大有人在,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二三线市场已然启动,老百姓对于汽车的渴望和刚性需求不是政策所能打压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告诉记者,从消费层面看,不管是我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还是机动车保有量和汽车保有量之间的巨大差距,都说明我国汽车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我国目前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私人购车已经成为阻挡不住的潮流。
刚性需求依然是车市最好的保障。对于没有买车的人来说,能够使用上汽车是他们最关心的事,而并不过于在意是否享有补贴。
朱一平分析认为,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仍将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我国宏观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出口逐步恢复。
“由于2010年四季度政策退出和北京治堵等因素导致的透支性消费,我国汽车市场可能在今年一季度甚至更长时间出现一定波动。”顾翔华对2011年车市情况进行了预测。他认为,这种波动应该是阶段性的,全年汽车市场估计还会有10%-15%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