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桑雪骐
一:海峡两岸合作进一步深入。海峡两岸在平板显示产业链上有极高的互补性。目前大陆彩电行业发展仍是两头在外,电视用面板主要依靠进口,生产电视近五成出口。彩电企业最大资源瓶颈受挑战,引发国内彩电市场不稳定和效益新变数,而台湾有面板技术和制造优势,面板制造能力已占全球四成。数据显示,2010年初达成的8项战略共识约定和53亿美元采购意向基本上实现目标。
二:1月22日,中彩联在北京与数字电视专利大户汤姆逊公司签订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并宣布中国首个彩电专利池正式运营。业内人士称,它是中国彩电行业抱团作战,由竞争走向合作、由制造走向创造、由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的标志,也是企业联合发展应对挑战的新模式。
三:3月,《平板电视售后服务规范》出台,平板电视显示屏等重要零部件包修期延长到3年,为平板电视售后服务树立起新标准。同时,友达与奇美率先对大陆彩电整机厂作出了包修3年的承诺,上游屏厂的加入,让新的行业标准执行起来更具保障性。
四:首期3张互联网电视的牌照发放。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及杭州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了这3张牌照。互联网电视牌照的发放被认为是,国家对于发展互联网电视政策层面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国家积极鼓励推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更是显得大势所趋。但是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孙新果认为,目前牌照发放模式依然不够明朗。
五:6月,商务部、财政部、环保部联合发布家电以旧换新推广工作方案,将家电以旧换新的推广实施期延长到2011年的12月31号,同时实施范围也从9个省市增加到19个。奥维咨询公司总经理喻亮星认为,从家电更新换代的角度而言,彩电消费目前正面临由CRT向平板电视升级阶段,而新政策加快了更新换代的进程。
六:12月1日,平板电视能效标准正式实施,对平板电视能效等级有了明确的规定,并设立了能效准入门槛。按照平板电视能效标准,平板电视能效等级分为三级:一级为节能产品的目标值,原则上设定在当前市场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平;二级为节能产品评价等级,指标设定应高于产品市场平均水平;三级为市场准入等级,指标设定主要用于淘汰市场上高耗能产品。不在等级之内的产品将被强制淘汰。2011年3月1日,中国平板电视能效标志亦将开始使用。
七: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共1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和城市名单,三网融合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八:《LED背光液晶电视屏结构和电气接口技术规范》发布。根据彩电企业反馈,对于液晶电视年产量超过50万台的企业,采购和使用按照协会标准生产的标准化面板或模组,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的直接系统成本至少在百万元以上,加上隐形的节省成本,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几百万元的费用支出,相应地也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九:多条高世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稳步推进。京东方合肥6代线成功量产,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项目成功点火,京东方北京8.5代线和华星光电8.5代线项目建设逐步推进,广州LGD的8.5代线和苏州三星7.5代线项目审批正式通过。中国彩电市场面板供应格局将会迎来重大转变。3+2方案取得了进展,体现了投资区域适当分散,经营主体相对集中的方针。
十:智能电视兴起,全行业对智能电视的投入明显加大。同时3D电视发展迅猛,但目前对于两种显示模式--快门式和偏光式的争议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