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我国3G发展遭遇三大尴尬
作者:沈加军


       国内三大运营商去年3G运营数据相继出炉,我国3G用户突破4000万,规模增长效应出现,但是电信业竞争格局总体未变,一家独大的局面仍在继续。携号转网试点已一个多月时间,但是七成用户转向联通,使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走势再添变数,工信部再度遭遇左右为难局面。总体来看,当前国内3G发展中出现了三大尴尬。
尴尬一:
  用户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成反比
  近日,继联通、移动公布去年12月份的运营数据以后,中国电信也公布了其成绩单。
  3G用户突破4000万,形成3张初步覆盖全国城镇的3G网络,这是三大运营商在3G发牌两周年之际交出的答卷。
  中国电信方面,凭借固定移动网络融合优势和强大的市场攻势,去年12月新增3G用户132万,新增移动用户250万,较11月份减少了1万用户。中国移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3G用户总数2070.2万户。而在新增用户方面,较11月有大幅下降。此前,中国联通公布成绩单显示:去年12月新增128.4万3G用户,较上月多增了16万,新增移动用户190.1万,较11月份的172.4万增加了18万用户。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总用户数虽然最少,但是市场影响力却遥遥领先,这让中国移动备感尴尬。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很多专家评价3G手机2G应用的困局面前,中国电信再度引人刮目。在3G手机服务方面,44.2%的网友选择使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5.2%和22.0%,差距明显拉大。
尴尬二:
  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和应用创新明显不足
  3G用户规模开始快速增长,但是移动互联网并没有出现明显爆发迹象,这已经引起各方重视,说到底是目前3G还没有出现核心应用。许多手机用户还是只使用手机的基本发短信打电话功能,这些2G功能占据了3G用户使用手机的绝大部分业务。虽然微博的爆发性增长促使一部分用户添置了3G智能手机,但是,3G运营商宣传的诸如可视电话、手机电视、手机支付等应用,并未成为主流。
  这是中国3G遭遇的第二个尴尬。从国外发展来看,聚焦用户需求的3G业务创新完全可以带来巨大收益。以日本运营商DoCoMo为例,其为了拉动移动数据业务,推出了BeeTV,主要针对年轻人,提供适合手机屏幕的视频内容。这项服务的业务策略是第一周免费,随后要收费。从目前情况来看,超过70%的用户在免费期之后仍然选择这项服务。同时,DoCoMo还加速手机和各种各样生活工具的新服务融合推动,比如与各产业工具的融合、与车辆交通管理的融合、与家电信息的融合、与电视广播的融合、与固定通信网的融合。
尴尬三:
  监管取向微妙
  与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两种成熟3G制式相比,中国移动建设和经营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网络的任务相对困难,这使得尽管市场一家独大局面尚未有效缓解,但是,工信部的非对称管制迟迟不肯出台,政策向中国移动倾斜是必然的,但是这另一方面又限制了整个3G市场的创新热情,监管力度的把握颇有难度。
  此外,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月初,成功进行携号转网的手机用户数已经超过了2万人,这其中超过七成用户都转入了中国联通。这对中国移动来说是个危险的信号,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联通的iPhone4火爆市场,挖走了大量中国移动用户。尽管现在中国移动也在积极与苹果合作,但是现在来看,短期内苹果公司不可能研发针对TD制式的iPhone手机,毕竟TD只有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在运营,而且至今的芯片性能、成熟度仍达不到WCDMA和CDMA2000的水平,苹果也不会选择冒险。
  中国移动尽管强势依旧,但面临的压力已越来越大,这让监管部门也不好现在祭出管制大旗,尽管监管部门早在重组后就已积极表态要出台配套改革措施。重组两年后启动的携号转网政策实施效果,显然难尽如人意。
(沈加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4 版:数字生活·通信】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国3G发展遭遇三大尴尬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