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方
近日,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客户关系管理部邀请了40位CC车主参观了一汽-大众轿车二厂总装车间,科技为本、品质为先的生产理念,模块化生产、贴车门机器人接手、电脑打钉、转毂试验台、模拟多种路况的道路测试等,高效、智能化的生产线……严谨、苛刻的检测环节,让车主们对CC由内而外的品质更加信赖。
进入宽阔敞亮的总装车间,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繁忙而有条不紊的工作场景,生产线上的工人专业、娴熟的动作,物流车穿梭其间及时补给,在井然有序的生产节奏下,一辆辆装配完整的车辆驶下总装生产线。
据陪同的讲解员介绍,一汽-大众轿车二厂总装车间共分为物流周转地、整车装配区、整车检测返修区三个区域。其中装配区有4条分装线、1条总装线,总装生产线由德国进口,智能化程度极高,是亚洲最先进的汽车总装生产线。此外,总装线应用了十分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订单式、模块化和准时化生产,按需生产,实现每64秒一辆车的高效率。
在参观过程中,杭州车主陆先生对电脑打钉很感兴趣,只是不明白,在柔性生产线上,前一辆车是宝来,后一辆是CC,车身尺寸不一样,打钉的全自动机器旁边没有工作人员,机器怎么能准确地找到需要打钉的地方?
讲解员解释说:每天的生产计划都是根据前方订单来制定的,在上线生产之前,已经根据订单将生产车型的每一个工序信息预先输入电脑,电脑打钉根据输入的信息进行生产,不仅精准度很高,而且力度适合,不会用为宝来打钉的力度来给CC打钉,也不会用为CC打钉的力度来给宝来打钉。这仅是总装生产线智能化、自动化的一个缩影,整条总装线智能化、自动化的程度非常高,诸如车门安装辅助机器、车轮拧紧设备,还有滑橇式的运输线等现代化总装线的设备、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车门密封胶条安装这样的工序也完全由机器来完成,这在国内是非常少见的。
来自西安的李女士发现,每辆正在装配的车旁,都有一个筐在一同移动,筐里整齐地摆放着零件,不同筐框里,看似一样的零件,却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她不禁提出疑问:“一样的零件,为什么要贴不同颜色的标签?”。讲解员回答道:“总装线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滑橇+流动货框车’装配方式,每个生产岗位的工人们都掌握所有车型的装配技术,实现CC、迈腾、速腾、高尔夫和高尔夫GTI,5款车型柔性生产。”一辆车由上千个零部件组成,不同车型的某些零部件或许只有细微区别,为了减少生产的复杂程度,降低生产难度,不仅每辆车都有一个货筐跟随,而且不同车型的零件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比如所有CC的螺母都贴蓝色标签,所有迈腾的螺母都贴的是红色标签,方便生产工人迅速做出正确的生产动作,这就是生产目视化管理。“在整个生产线上,类似的科学生产管理设计还非常多,这样不仅减少了故障率,同时也加快了生产速度。”
据悉,一汽-大众生产线上每一辆合格的车都必须通过贯穿生产全程的检验,外籍技术专家随时抽查检验,下线后,更是要经过各种测试合格后才能出厂。
总装线的尽头,正好有一辆白色CC驶下生产线,停到整车检测等候区。等候区前方有USP电检、转毂试验台、前束检测试验台、淋雨车间等检验设备,其中淋雨车间可进行50°C至85°C的淋雨试验检测,是国内检测条件十分苛刻的淋雨试验检测设备。此外,在总装车间外,还有一条1200米长,模拟包括搓衣板路、砂石路在内的10种不同路面情况的道路试验跑道,用来进行噪音检测及整车全方位性能检测。从上生产线到出厂,每一辆CC都要经过上百种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