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民心工程何以沦为“伤心工程”
作者:张玉胜


    ■张玉胜
  政府数千万元投资改水工程,结果送走了高氟水,却引来了发黄的铁锰水。辽宁省新民市的防氟改水工程,变成部分群众的“伤心工程”,引起群众不满。记者调查发现,这个改水工程未经科学勘测和论证就盲目开工,赶工期、赶任务,结果导致巨额投资成了摆设,当地群众想喝放心水的愿望落空(据2月10日《新京报》报道)。
  过去,辽宁省新民市一些居民因常年饮用重氟水导致满嘴黄牙、骨节偏大,长期忍受驼背、关节难伸张等病痛折磨,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理解当地政府上马防氟改水工程的立项初衷。但令人不解的是,有关部门似乎忘记了民心工程必须遵循的 “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的原则,让一项投资3400万元的民心工程,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这种负面标本值得好好剖析。
  纵观新民市防氟改水工程立项和施工过程,人们不禁要问,谁能保证每升含氟量高达3毫克的地表水的下面,一定就是可饮用的安全水?100天的工期要求,是谁又是凭什么作出的?工期紧就可以不经勘测和论证而盲目开工?“改水门”事件再次暴露了一些干部缺乏科学求实精神和严谨缜密作风的通病。把工期紧作为托辞,折射出来的是只唯上不唯实的惯性模式。
  民心工程是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的困难,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而采取的措施,政府买单、群众受惠、旨在造福、不求盈利的公益性特点显而易见。也许正是由于“公家”工程的缘故,乏人负责、缺少监管、耗资巨大、质量堪忧几乎成了某些民心工程建设的通病。前不久,某地发生的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建筑质量迥异的怪象就是一例。而面对公众对防氟改水工程成摆设的质疑,新民市水利部门有关干部的不以为然,更反映出他们慷国家之慨的不负责任心态:“防氟改水工程应该算是成功完成。至于改水后铁锰超标,那是另外一件事,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再进行除铁锰改造。”这种看似合理的丁是丁、卯是卯的说辞,其实不值一驳。毕竟,如果事前了解到深层地下水铁锰超标的情况,整个防氟改水工程就有可能另辟蹊径,或者直接改为去氟净水工程。
  花钱买民怨,损失的是国家财产,蒙羞的是政府形象,丢掉的是人民信任。防氟改水工程成摆设的悲哀,不仅在于政府巨额投资的付之东流,更在于一些官员对劳民伤财后果的麻木与推脱。对盲目决策造成的巨额浪费实施问责,乃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如果有关部门和官员能够从“改水门”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起科学求实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缜密的行事作风,也算是缴纳3400万元高额 “学费”之后的“学有所得”。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民心工程何以沦为“伤心工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