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戴仿真饰品当心首饰病
作者:桑雪骐
图片


      如今市场上各类饰品日渐受到女士们的关注,物美价廉的仿真饰品也吸引了不少年轻女性的目光。但是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相关法规中尚未明确提出仿真饰品材料的环保要求,市场上产品鱼龙混杂,那些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产品成了戴在消费者身上的健康隐患。
仿真饰品频现黑名单
  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日前发布通告称,迪士尼乐园宣布自愿召回1200支亮灯手表。召回原因为手表背面不锈钢的镍能与手表电池电流发生反应,对镍有过敏反应的儿童接触后将引起皮肤过敏或是灼烧。
  就在去年,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曾对儿童金属首饰展开了一次调查,对市场上随机抽取的103件儿童金属首饰进行检测,发现12%的产品镉含量超过10%,其中一件镉含量高达91%。为此,美国国会提出法案,禁止在儿童首饰内使用镉、钡及锑物质,并将这些金属列为《联邦危险物品法》中禁止使用的危害物质。
  虽然这些问题发生在国外。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国内消费者对于各类儿童及成人仿真饰品也并不能就此掉以轻心。
  一名天津3岁女童连日低烧、严重嗜睡,脖子上满是红色丘疹。血液化验结果表明,女童血液中金属含量较高,属于重金属中毒。令孩子父母没想到的是,罪魁祸首居然是女儿脖子上戴的那条在地摊上买的廉价金属项链。
  记者从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该局2010年第二季度产品质量专项抽查饰品(有害金属镉)质量抽检结果显示,在被抽检的73家企业333批次产品中,共有43批次产品因镉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而登上黑榜。
  今年,进口服装、仿真饰品等商品被正式列入了法定检验目录,检验检疫部门将对其进行全面检验和监管。从今年1月起,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进口服装、仿真饰品实施批批合格评定,目前已完成进口高档仿真饰品检测56批,不合格的有33批,不合格率高达58.93%,不合格项目为可溶性铅、镉、镍超标。
商品大多无成分标注
“仿真首饰比纯金纯银的款式更漂亮,价格也便宜,我们都喜欢。”在北京官园小商品批发市场,几位站在首饰摊前挑选首饰的姑娘如此表示。在该市场,记者看到不仅饰品专区里有多家摊位集中出售各类仿真饰品,一些服装摊位也有此类商品在零散销售,这些饰品在灯光的照射下晶莹璀璨,价格则从二三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
  但记者发现,这些产品既没有包装,更没有成分说明。“这个是合金的,不会掉色。”女摊主告诉记者,具体成分是什么她也说不清,戴上后过不过敏则依个人情况而定。
  记者还发现,购买仿真饰品的消费者对产品的成分并不关注。“又不是吃的东西,如果过敏就换一种戴,实在不行就不戴了呗,反正东西也便宜。”一位学生模样的女孩这样对记者表示,而记者调查发现有这种想法的消费者还不少。
  据了解,凭肉眼很难断定重金属是否超标,由于商品价格便宜而检测费用相对偏高,所以一般也不会有消费者要求对造成其过敏的饰品进行检测。并且,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同,对金属过敏的反应也不同,有的仿真饰品即使镍含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比较敏感的人佩戴后还是会过敏,因此大多数消费者往往只是将致敏饰品束之高阁。
重金属超标易致首饰病
“现在因为佩戴仿真首饰而引起皮肤病的人不在少数。”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告诉记者,临床上将佩戴金属首饰引发的接触性皮炎叫首饰病,一般是指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到一些金属如镍、铬等引起的过敏反应。
  专家指出,在临床表现上,症状较轻的患者,过敏部位一般仅仅表现在首饰与皮肤接触的部位,如颈部、手腕、手指处,只要停止佩戴,使用一些外用药就可以治好。但若是皮肤反复受到炎症刺激,患者则会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先是皮肤红肿,接着开始起小丘疹、长水泡,如不及时治疗,皮肤细胞容易发生恶性病变,严重者更有可能引发癌症。
  记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对于铅的毒副作用,消费者大多表示比较了解,但是对于镍、镉等重金属的危害,则知之不多。据了解,镉是一种毒性较强的重金属元素,女性长期佩戴镉超标的首饰患乳腺癌的几率极大,过量的镉还会影响幼童脑部发育。经常接触镍制品会引起皮炎,如有些妇女戴镀镍的耳环,2-6周后耳垂出现湿疹,戴镍制手表,有的人皮肤开始会感觉痒和痛,继之还会发生红斑,镍还有促癌作用。
国家标准尚未出台
  业内专家指出,仿真饰品属贱金属,进入门槛低,工艺简单,行业发展已有多年,却一直没有标准,难免会出现产品良莠不齐、材质以次充好等情况。
  据了解,欧盟和美国对仿真饰品中镍、铅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均有相关规定,在我国,对于出口产品的检测会依据相关国家的标准。如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除了对儿童产品中铅含量的要求更为严格外,还对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中的有害物质邻苯二甲酸盐的含量作出了规定。该法案还要求建立消费品安全公共数据库,以及要求某些儿童产品在被进口到美国前必须获得该委员会认可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出具的测试报告。美国加州要求在加州任何会排出致癌或再生毒性化学物质的商品上标有警告,列出的化学物质中包括铅和镉。欧盟也有类似的标准。
  浙江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国并未针对仿真饰品出台专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针对进口仿真饰品的检测主要是借鉴贵金属饰品的相关标准。该负责人认为,标准并不难制定,检测也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但是目前仿真饰品不论在国际还是国内,还大多以价格取胜,因此标准一旦出台,对行业的影响及落实都是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2008年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该市质监局、浙江省饰品行业协会、义乌饰品企业等着手开展了联盟标准制定。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出口仿真饰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及检测方法》(Q/ZSP0001-2009)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饰品安全限量地方标准,改变了我国饰品行业无章可循的现状,其中对儿童饰品和成人饰品、直接接触皮肤的饰品以及非直接接触皮肤的饰品都分别确定了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同时还对仿真饰品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专家解读

追求低成本致仿真饰品重金属超标

  浙江义乌是全国最大的饰品生产、销售和集散基地,产销总量约占全国市场的70%左右。目前在义乌从事饰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已达到8000多家,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饰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浮出水面。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去年进行的摸底检测结果显示,当地仿真饰品具有不合格样品数量多、不合格项目覆盖范围广、不合格样品超标情况严重等特点。对此,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重金属含量超标既有工艺的原因,也有成本原因。
  据介绍,作为装饰品,仿真饰品对美观度和柔韧性有着特殊的要求。铅、镉具有低熔点、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在饰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铅、镉等重金属,可以提高柔韧性,让饰品更加美观,还可以提高翻模频次,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在传统工艺中,铅、镉等重金属被广泛应用在仿真饰品制造中。锡合金虽然是不含铅和镉的环保基材,但是成本会大大提高。另外,饰品本身不是纯金纯银,要想让它光泽鲜亮,就要在表面镀一层镍。虽然目前也有无镍饰品,但是其生产成本会由此增加。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材料好坏也决定了仿真饰品是否会含有过量的有害物质。许多首饰制造小厂将回收的电子垃圾作为生产材料,生产出来的饰品含有大量的铅、镉、镍。
  不过专家也指出,随着消费者对铅、镉等重金属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外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改造传统工艺,研发环保替代基材,成为仿真饰品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绿色消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戴仿真饰品当心首饰病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