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曦涛
“五一”节之前的一段时间是传统的旅游淡季,在家中“猫冬”了许久的老年人期待感受春天的气息,而老人的时间比较富裕,对性价比敏感性也较高,于是老年人便成了此时旅游市场争夺的特定消费者。不少旅行社打出了“老年游”、“夕阳游”的招牌,推出适合老年人出行的线路,但记者发现,许多所谓的适合老年人的线路只是挂羊头卖狗肉,将普通线路换了一个招牌而已。
由于身体和生活习惯的原因,参加旅游团旅游是老年人的普遍选择。据记者了解,近年来老年人的出游比例大大增加,如今老年人出游,首先注重养生、保健,再就是领略各地的风土文化,前者是由于腿脚不便,后者则是由于人生阅历较多,希望了却多年的心愿,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到一直心仪的地点去看一看。这些特殊的要求使得老年人旅游线路的设计必然要花一番心思,要有针对性。不少旅行社给一些普通旅游项目加上“老年”两个字,其实内容只是常规线路。一些老年游客告诉记者,他们喜欢对人文、自然景观细细品味,更希望导游进行深度讲解,在风景优美之处多做停留,如果有机会,还希望能与导游互相印证历史典故,但有一些旅行社为了赶路压缩景点时间,将时间更多放在购物与拍照之上,让老人们筋疲力尽的同时也感到意犹未尽。
记者在一些设计了富于特色的老年人旅游线路的旅行社了解到,老年人由于历史情结和时代的影响,出境线路中美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很受欢迎,国内线路中诸如漓江、华山、海南岛等线路也极为受欢迎。而且,成熟的老年人线路更重要的是旅途中的服务,例如旅行社设计了短信平安、全程无购物、全程有医生跟随、多种保险等项目,以吸引老年游客。在行程安排上,内容丰富的同时必须节奏舒缓、减少舟车劳顿,不为赶着看景点而早起晚归,甚至宁可在报价上偏高,拉长游览时间,也不为所谓的性价比而牺牲游客的舒适性。
记者也注意到,由于老年人价格敏感性较高,有些旅行社用各种诱惑手段进行促销,老年人防范意识较低,有时不慎选择了价格较低的团,而这种团免不了赶时间购物或者包含自费项目,普通的老年人在劳累之下很容易出现身体与心理的不适。目前的“老年游”在服务标准、导游配备、行程计划上基本都是由旅行社调配线路,采用的也是统一的旅游合同,对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旅游消费需求了解不多,重视不够,这不仅需要旅行社设身处地地为老年游客设计一些旅游产品,严格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更需要有关部门重视起来,认真培育、积极规范“老年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