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儿科就诊冰火两重天
作者:聂国春 董芳忠
图片


    图为3月2日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厅挂号处 本报记者 董芳忠/摄

■本报记者 聂国春
  近日来,关于“中国儿科医生缺口逾20万”的传闻甚嚣尘上。儿童看病难真的是因为儿科医生缺乏吗?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儿科人才失衡仅仅是表面现象,儿科的就诊失衡才是其根本原因。
  患者来的少、医生收入低、医院不重视,综合性医院儿科愈发成为鸡肋——没有患者,医生医术无法提升,医术不精,患者更加减少;另一方面,儿科医院的专家天天忙着出诊,根本没时间带年轻医生,年轻医生看不到病人,又没法提高。儿童看病正在陷入一个怪圈。业内人士担忧,若干年后,家长在家门口医院给孩子看病将不复存在,而专科医院的专家数量也将大幅减少。
  3月1日上午,张医生坐在儿科诊室内,正望着窗外发呆。“都上班一个多小时了,还一个患者都没有。”张医生说。
  张医生是宣武区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医生。这家北京市建院最早的妇幼保健院,儿科却是冷冷清清,每天的患者不会超过30人。
  就在同一天早上,来自河南的刘诚一脸沮丧地从北京儿童医院的挂号处出来。“没号了,只能先回亲戚家,明天再来。”刘诚说。为了给3岁的儿子看病,刘诚不到5点就来到北京儿童医院挂专家号,但仍然没有排上。
  近日,北京市卫生局对外公布了1月份北京103所二级以上医院的儿科就诊情况,日门诊量超过100人次的医院一直徘徊在1/3左右,其他综合医院每天接诊的患儿不足百人,有的甚至不到10人次。101所综合性医院儿科门诊量加起来也难与儿童专科医院相比。
  记者在北京市卫生局网站看到:1月29日,北京儿童医院80位出诊医师接诊4326人次,首都儿研所的67位出诊医师接诊3213人次。这两家医院的出诊医师占当日北京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儿科出诊医师的38%,接诊人次占51%,平均每位医师须接诊51人次。同日,宣武区妇幼保健院出诊一位医师,仅接诊5人次。知名三甲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另外7家二级医院的儿科出诊医师为0,两家三级医院和7家二级医院的接诊人次为0。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广州。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梁勤儒等人在《正视综合医院儿科困境,组建更多儿童医院》一文中援引统计数据称,广州综合医院儿科开放床位数平均在50~80张左右,不及广州儿童医院的1/5;日均门急诊量仅400~500人次,远不及儿童医院日均5000人次。

人才欠缺:
儿科医生培养难收入少

  目前,公立医院的药品、检查收入是医院收入的最大来源。哪个科室效益好,为医院挣的钱多,相应医生的收入也会高。而这都和患者就诊量、用药量密切相关。
  儿科就诊量的冰火两重天景象,直接导致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医生收入下降。张医生介绍说,70%的儿科患者都是发烧、拉肚子一类的普通病,治疗费用不可能太高。而且,儿科检查费用在百八十块钱就是高的啦,这跟成人科室动辄数千、过万的CT、核磁、支架、人工关节等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再加上儿童的用药量比较小,所以药品收入也不高。
  就诊量的稀少还导致儿科医生医术无法提升,医术不精,就诊的患者更少,儿科医生收入也更少,综合性医院儿科似乎陷入一个怪圈。“有时,我们也这样安慰自己,人家挣得多,活也干得多。”张医生说。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毫无怨言,受不了的儿科医生开始转行或者跳槽,一些医院的儿科因此出现医师缺口,有的医院甚至因为儿科创收少,招不到医师而撤消儿科。
  据了解,进入2000年,综合性医院儿科萎缩的趋势更为明显:缩减儿科病床的有之,取消儿科病房的有之,撤销儿科的亦有之。
  公开报道显示,2005年10月,湖北武汉市中心医院宣布完全撤销儿科。这是该家医院在4年前撤掉儿科病房后的又一动作。彼时,武汉市中医医院、第三医院、第六医院等多家医院也已撤销儿科病房。上海、北京等地综合性医院亦有类似做法。北京市卫生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开设儿科门诊及病房的仅38所,按综合医院设置标准设置儿科门诊及病房的医院不足综合医院数量的一半。
  在儿科医生流失的同时,儿科医生的补充也开始下降。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认为,1999年,高校本科专业调整,儿科系停止招生,这切断了儿科医生的一个稳定来源。
  对此,曾在江西省一附院进修儿科的曾医生表示,儿科停招并不等于没有培养途径,因为只要儿科有前途和“钱途”,医学院本科生完全可以在进修后转向儿科。而自己放弃进修了几年的儿科,有很大部分原因与儿科辛苦却收入少、不受医院重视有关。
  曾医生告诉记者,儿科对医生来说,要求是非常高的,成人得的病,儿童都会得,需要的是全才。同时,儿童通常没有主诉,号称“哑科”,病重的孩子甚至不会哭,并且病情变化非常快,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高。自己上学时,只有智商最高、学习最好的学生,才能去学儿科。而现在,由于医学院的学生都知道儿科医生挣钱少,都把儿科当做最后的选择。

解决之道:
提高儿科收入均衡医疗资源

  事实上,专家也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朱宗涵认为,儿科医生短缺,系因儿科医生这份工作“风险高、工作累、收入低”。北京市卫生局也表示,“医疗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挫伤儿科工作人员积极性,造成儿科人才流失”。
  提高儿科收入的首要一条是提高就诊量。然而,多位年轻妈妈告诉记者,如果孩子生病,一般会选家附近的综合医院,但如果一旦出现治疗后不能马上见效,态度肯定大变。不仅会选择转到专科医院,更会将附近的医院列入黑名单。
  对此,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表示,目前儿科医师短缺的问题不是主要的,主要还是资源利用不均,患者需改变盲目就诊,和对专科医院的“执著”。所以,北京今年在恢复二、三级综合医院儿科的同时,引导患儿和家长就近就医。
  据悉,除了通过引导增加就诊量,北京还计划将儿科医生的工资纳入政府财政,使其工资水平与其他医生相当,确保儿科医生能扎根本行。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健康·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儿科就诊冰火两重天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