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护航新消费
——专访央视3·15晚会主创人员
作者:任震宇 董芳忠
图片
图片
图片


    尹 文 柴哲宏 王亚丹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 董芳忠/摄

  从1991年到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已经走过了21年,由于其每年都会曝光一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黑幕,其受关注程度仅次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而其播出前的保密程度甚至超过了春晚。
  今年的3·15晚会将曝光哪些黑幕?这些节目是如何制作出来的?3·15晚会是如何保密的?日前,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今年3·15晚会的总导演尹文、总撰稿柴哲宏、央视二套《消费主张》栏目主编王亚丹。

进入倒计时阶段

  3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五棵松附近的中央电视台影视之家宾馆。在该宾馆的一间客房里记者看到,4张桌子整整齐齐地拼成一张长条桌,四周摆满了椅子,房间的角落堆满了装方便面和饮料的箱子。房间的一面墙上挂着两块小黑板,其中一块醒目地写着“晚会倒计时:5天”。在长桌的两侧,柴哲宏和几位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忙碌。他们当天下午的工作是在新浪网上通过3·15晚会的官方微博回答网友提出的有关消费维权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3·15晚会剧组的临时办公室。”工作人员马博楠向记者介绍说,从今年1月开始,3·15晚会剧组全体工作人员都搬进了央视影视之家宾馆,除了在外采访的记者,其他人吃住都在宾馆里。
  虽然此前记者早已和总导演尹文约好了采访时间,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记者到达前,尹文陪临时赶到的央视领导去审片了。“没办法,现在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尤其是作为总导演,因为晚会上播出的专题片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所以事先要仔细审片。”当天负责接待记者的王亚丹说。记者了解到,王亚丹是央视资深记者,从1997年起,她已经连续15年参加了央视3·15晚会的采访报道,制作了包括藏秘排油茶虚假宣传、天价人胎素、大货车未按强制标准装防护栏等报道。
  “今年的3·15晚会剧组是在去年年底组建的,主创人员以央视二套的《消费主张》栏目和《经济与法》栏目人员为主,除此以外还调入了一批善于做暗访报道的记者。”王亚丹说。与一般的文艺晚会不同,3·15晚会主打的不是文艺节目,而是记者针对某些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现象的深度暗访报道,这类专题片采访、拍摄难度较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甚至要记者进入企业卧底。
  柴哲宏告诉记者,3·15晚会有两个最紧张的阶段,一个是拍摄阶段,另一个是后期制作阶段,尤其是2月底至3月初,大量的片子拍回来了,大家都在加班,而且每个片子都要“磨”很多遍,“需要推敲每一个镜头,每一句解说词,力图把最精炼、最清晰的表达呈献给观众”。

业内人士勇敢爆料

  作为关注度仅次于春晚的年度重要晚会,央视3·15晚会的神秘程度远超过春晚。“春晚的特点是各路演艺人士都想上,而3·15晚会是企业想方设法不上。被3·15晚会曝光的企业、品牌肯定会受到重创,甚至就此退出市场,可见3·15晚会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柴哲宏说,“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极度严谨细致,不能有一点差错。21年来,3·15晚会曝光了多家企业,没一家企业可以推翻我们的报道。”
  当天下午6点多,尹文终于忙完了当天的审片工作,他一边大口喝着水,一边带着歉意对记者说:“只要晚会还没播出,我都很紧张,随时可能有事需要处理。”据了解,今年3·15晚会的主题是“护航新消费”。对于这一主题,尹文对记者解释说,新消费指的是一些新兴的消费模式,如网购、团购等,它们已经成为消费生活的一部分,但在这些消费领域,相关法规、政策有的还不到位,有的还有空白点,需要通过报道揭示出来,一方面提醒消费者,另一方面呼吁政府部门进行完善,让这些新的消费模式能够得到更好发展。“我们对3·15晚会的定位是,它应该是消费领域的瞭望者。”尹文说,“能把一些消费陷阱先揭示出来,提醒消费者,所以,我们把今年3·15晚会的主题定为‘护航新消费’。”
  据尹文和柴哲宏透露,今年3·15晚会将要曝光的侵权案例数量不会比去年少。“具体的选题涉及保密因素,目前不能公开。”尹文说,“但肯定会包括一些新兴的消费方式,此外,一些消费者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消费陷阱也会被关注。”
  虽然尹文没有透露具体的企业、行业,但从央视此前发出的启事中,或可找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发出了“紧急寻人启事”,寻找行业内部人士勇敢揭露行业潜规则或行业黑幕,包括:你戴的是“美瞳回收片”吗;网购秒杀实惠知多少;后厨里的秘密;快递,我该拿你怎么办;伪洋品牌,你买过吗;旅游路上猫儿腻多;你的家具够环保吗;银行服务,我要说;谁来揭秘团购乱象;看不懂的保险;谁来揭秘免费体验;谁来解开价格谜团;购车遭遇霸王条款;美容美发内幕知多少等。
  尹文告诉记者,启事发出后,有不少行业内部人士站出来揭露了其所从事行业存在的问题。“今年的3·15晚会的很多重大选题、线索都是来自行业内部人士的爆料。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的记者才能进入一些特殊场所暗访、偷拍,如果没有他们的配合,是拍不出来的”。
  据尹文透露,行业内部人士的勇敢爆料将成为今年3·15晚会的看点之一,晚会剧组已经从报名的几十位行业内部人士中选择了十几位,但最终会有几位能在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后亮相大屏幕,还是个悬念。

记者涉险卧底暗访

  虽然有行业内部人士的帮助,但要拍到合适的镜头,制作出能深刻揭露黑幕、陷阱的深度报道专题片,依然是很不容易的。在采访中,尹文、柴哲宏和王亚丹告诉记者,3·15晚会记者从事的是带有很大风险的工作,很多报道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
  王亚丹说,参与3·15晚会报道的记者,一般要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且是以作调查类节目见长,日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几年来,3·15晚会记者主要采用体验式报道,即:记者在得到线索后,以应聘等方式进入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卧底。这类企业由于做贼心虚,因此对职工管理很严,进出甚至要搜身。卧底的记者一开始无法带偷拍机进去,只有等到工作一段时间,对情况比较熟悉后,才能想方设法将偷拍机带进去。“在今年3·15晚会的前期调查中,我们就有一个记者两次在暗访中被人抓住。”尹文说,“一次是凌晨两三点,他潜入一家工厂偷拍,刚刚取证完就被保安抓住。幸亏他机灵,想办法脱身了。脱险以后,他接着去另一家工厂暗访,结果又被抓住,幸亏他又逃出来。”除了采访中的危险,各类突发事件甚至雨雪天气等也会给记者的采访工作带来麻烦。
  经过如此艰苦、危险拍到的片子是不是就能上3·15晚会呢?那也不一定,尹文告诉记者,每年3·15晚会前几个月派出去的记者采访形成的报道,大概只有1/3甚至1/4能够被选中在晚会上播放,播放的长度只有原片长度的三四十分之一。播出一部只有十几二十分钟的深度报道专题片,其原始素材片可能长达五六百分钟甚至上千分钟,记者和编导需要将其剪辑成最精炼的一小部分。

推动规则的改变

  除了拍摄制作的危险、辛苦之外,3·15晚会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来自被曝光企业的公关。柴哲宏告诉记者,由于影响力较大,特别是近几年来,3·15晚会不断挑战一些跨国企业、大型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一旦发现自己将被曝光,就会想方设法来公关。因此,为了减少麻烦,3·15晚会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
  尹文和柴哲宏告诉记者,3·15晚会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在加入剧组时首先要签订一份保密协议,保证不向无关人员透露选题等秘密,一旦被发现泄密,立刻自动离职。其次,记者、编导之间不互相打听对方的工作、选题,以杜绝横向传播泄密的可能。最后,除了极少数掌握全局的领导知道整个晚会的选材外,其他人在晚会播出前都不知道将播出哪些片子,甚至制作了专题片的记者都不知道自己的报道有没有被选中。
  “我们有要求,如果你的电脑里存储着涉及3·15晚会的文件,那就不能用这台电脑上网。在审文字稿时,一旦审完,都要立刻将其粉碎。”尹文指着办公室角落的一台碎纸机对记者说,“央视的领导来这里审片、审稿,看完后还给我的时候都要说一句,稿子已经还给你们了。”
  如此严格的保密制度保证了3·15晚会的公正性,也使它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较大的威望。尹文对记者说:“3·15晚会在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首先,它增强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第二,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第三,也是最大的贡献和作用,就是它弥补了规则和缺陷。我希望,以后3·15晚会能继续通过推动规则的改变,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链接

3·15晚会推动改变的部分规则

  ■2010年的3·15晚会,播出了平板电视机“三包”缺陷的报道,揭露了部分企业借口平板电视机不属于 “三包”规定范畴,拒绝对平板电视机进行“三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不久前发布 《关于将平板电视机商品纳入〈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调整范围的公告》,要求自3月1日起,将平板电视机商品纳入 《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调整范围,将平板电视机商品的整机和显示屏等主要部件纳入《实施“三包”的部分商品目录》。
  ■2009年的3·15晚会,曝光了非法产业链条贩卖个人信息以牟利,不法分子利用获得的个人隐私信息进行诈骗,发送垃圾短信等业务。今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中规定,非法泄露个人信息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07年的3·15晚会,曝光了藏秘排油茶虚假宣传的问题,引出了明星代言是否有责的大讨论。
  2009年颁布的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首度将个人纳入连带责任范畴,明星代言广告在食品领域再非无责。
(任震宇/整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3·15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护航新消费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