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方
国内汽车厂商对产能的关注,大大高于对消费者消费心理感受的关注。产销量连创新高,与投入巨大资源的销售体系相比,厂家对服务体系,特别是维修服务体系的投入明显没有跟上。根据《中国汽车风云榜》2010年度受理投诉案例汇总显示,维修服务体系出现的问题包括:各4S店技师水平参差不齐、配件供应短缺、来源混乱或配件质量差(正厂元件或非原厂件)、经销商售前售后态度差异大、维修有分歧时态度冷漠甚至强硬等。
自主品牌处理投诉及时
《中国汽车风云榜》受理的产品质量投诉与服务质量投诉,几乎遍及国内汽车市场各个品牌、车型。
绝大部分被诉汽车品牌,在《中国汽车风云榜》刊播投诉后,不但及时与投诉者联系协商解决,而且迅速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中国汽车风云榜》。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仍有极个别品牌,对消费者的投诉置若罔闻,采取沉默或消极以对的态度。其中,不乏自我标榜服务理念先进的合资品牌。个别合资品牌,并没有把外方品牌精益求精的服务精神及时移植国内,反倒将店大欺客、傲慢无礼的毛病学到了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风云榜》刊播的投诉,大多处理及时迅捷,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在积极解决服务纠纷、迅速回应风云榜关注方面,国内自主品牌吉利汽车值得表扬;合资品牌广汽本田不但投诉率低,且处理纠纷最为及时果断;其次是广汽丰田、北京现代。
变速器问题最突出
《中国汽车风云榜》受理的消费者对汽车产品质量的投诉,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离合器、转向机、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轮胎、车身附件及电器等诸多方面。
其中,变速器问题最为突出。包括换挡困难、异响、跳挡、乱挡、发热等。
发动机问题相对少些,但是,作为一辆汽车的心脏部件,其影响也不小。其主要问题是,启动困难、油耗异常、渗油、异响、怠速异常等。
离合器问题多,属于工艺质量不过硬,表现为分离不彻底、打滑、车身发抖、异响等。
转向机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跑偏、转向的轻重与自动回正性差、有异响等。转向机质量问题涉及安全行驶,其隐患不容小觑。
制动系统最突出的问题是刹车异响。很多消费者为此苦恼不堪。其他问题还有制动距离过长、跑偏等。
悬挂系统问题多集中反映为减震器漏油,这个问题对行驶稳定性以及舒适度会有影响。
轮胎投诉纠纷量大面广,包括早期磨损、鼓包、爆裂、早期开裂等。由于不在保修范围,再加上检测成本过高,很多消费者遭遇轮胎质量问题后,无处伸冤,只得“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涉及车身工艺质量及电器质量的投诉,上升幅度最快。投诉问题涉及车身密封性差,车体过早锈蚀,排气管锈蚀、裂纹,空调不制冷、制热不正常,玻璃升降机不能正常工作,汽车音响屡屡罢工,仪表盘异响,全车没电,雨刮器失灵,转向灯易损,组合仪表不正常等。
车身工艺质量方面,自主品牌要比合资品牌投诉多;在车内电器投诉方面,两者平分秋色。针对轮胎的投诉,合资品牌涉及数量整体高于自主品牌。
行驶故障争议多
《中国汽车风云榜》受理的服务问题投诉,占整个投诉的半数左右。
服务投诉往往与产品质量的责任认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故障,究竟是产品质量问题所致,还是操作失误、使用不当所致,对这个问题的争议,占服务投诉的1/3。这构成了服务投诉的第一个焦点问题。一旦出现问题,相当多的4S店指责消费者使用不当或以“正常现象”作答应付消费者;而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等,检测成本过高等因素,最终只得无可奈何地以自行承担修理费告终。但在争议处理之后,很多消费者心存疑虑,遂向《中国汽车风云榜》投诉。
目前我国汽车法律环境尚不健全,消费者投诉无门的现象非常普遍。汽车商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致使消费者多处于弱势地位。
服务投诉的第二个焦点问题是更换配件引发的争议。其涉案投诉数量相当突出。尤其是保修期内出现异常现象,维修技师常会敷衍了事,一出保修期,维修商马上提示消费者,故障不解决,隐患多多。对此,消费者被愚弄的感觉非常强烈。
第三个投诉多发焦点问题是配件供应时间过长,导致消费者无车可用。
很多小众车型,如部分进口车,常常会因配件供应断档原因导致消费者需超长等待,招致消费者强烈不满。而在很多三线城市,甚至连大众化品牌也屡屡上演“被等待”的窘态。
过去老大难的“服务态度”问题,在大多数地区已有明显改善。但是,在竞争不充分地区,问题依然如故。消费者抱怨最多的是,维修站态度冷漠,对于车辆存在的问题不予重视、不认真检查或对于车主的疑问不能给予专业的解释和说明等。对于汽车厂家,消费者投诉多集中在技术热线不“热”的问题上。很多针对厂家的投诉是,向厂家客服热线反映问题,接待态度很好,但每次只是说向有关部门反映,等待许久,最终没有下文与回复。结果是,热线电话反而让消费者寒了心……
涉及合资品牌服务投诉,以“服务收费”过高为主;自主品牌服务投诉较多的不是“服务态度”,而是服务水平服务技能不尽如人意。
中小城市维修水平参差不齐
国内汽车消费以往主要集中在一线中心城市。但是,从《中国汽车风云榜》受理的投诉看,二三线城市及更广大地区的投诉量,占整个投诉总量将近一半,这反映出目前国内汽车服务存在地域严重失衡现状。本来国内汽车维修水准就不尽如人意。中心城市,即使同一品牌,水平也参差不齐。汽车厂家对非中心城市的投入远远不到位,导致二三线及更广大地区的维修服务技能就更难令人满意。
服务技能低、监督管理不到位,汽车消费者的境遇可想而知。很多消费者投诉涉及的质量问题,有些很普通的小故障,维修人员竟然也解决不了,有的反而修出新的故障;有的甚至故意忽悠愚弄消费者。汽车消费者所受的冷落之苦并不仅仅上述这些遭遇,很多消费者投诉反映,由于零配件供应不及时,很简单的故障,也要拖延一段时日。
在产品技术品质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汽车产品的竞争并不仅在于生产质量的高低,更在于售后服务水平的高下。而从《中国汽车风云榜》一年受理的投诉情况看,一些品牌的售后服务很难令人满意,而由此导致的结果可能会是被消费者渐渐抛弃。
●背景
中国消费者报汽车新闻部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联合制作的 《中国汽车风云榜》,自2008年刊播以来,受到国内汽车消费者的交口称赞及国内汽车界的高度关注。
《中国消费者报》是国家工商总局主管,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报纸,一直以消费维权及消费引导为己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广播,也是唯一覆盖全国的财经专业广播频率,频率借助中、短波和几十个城市的调频网覆盖全国3亿多广播听众。
《中国汽车风云榜》开设三年来,共受理汽车消费者的投诉,超过2000起。很多投诉案例刊播后,得到了汽车厂家与经销商的积极响应,很多久拖不决的服务纠纷,在《中国汽车风云榜》的追踪报道下,得到了圆满解决。
《中国汽车风云榜》开设三年来最明显的一点是,几乎所有产品投诉发生的最终诱因是出现在维修服务环节。如果能在维修服务环节很好地解决消费者的首要需求——把车修好,那么,投诉量就能大幅度下降。
另一方面,汽车厂商若加大对售后服务体系的投入,采取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率、提升保养及维修质量、完善配件供应和管理等措施,消费者的投诉就会有明显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