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学
浙江省温州市120急救中心最近所做的一次摸底调查证明:目前,该市市区有28辆正规的120急救车,但“山寨120”急救车却有近40辆,并且仍在不断增加。更让人惊讶的是,原本有生意才敢出门的冒牌车已“登堂入室”,不仅停进了医院停车场,还公然拉客。(见2011年2月27日 《钱江晚报》)看来,对“山寨120”,确实需要采取措施管一管了。
在温州市,“山寨120”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据该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施肖锋介绍,正规120急救车车身白色,车身统一喷涂卫生部统一的“急救中心”、“急救”、“120”、国际通用的急救标志,以及医疗单位名称等信息,“但我曾经在一家医院附近看到一辆‘山寨’急救车,除了没涂医疗单位名称外,其他标志齐备,不专业还真看不出来”。所以会出现“山寨120”,除了证明社会上有需求外,当然是由于它的盈利性。
然而,120是以急救为己任、需要配备完善的设备和医护人员的专用车辆,不宜随意经营。“山寨120”尽管形似,但却不具备120标准。正规急救车装备有GPS、车载电话、血糖仪、心电图机、氧气瓶等设备,部分抢救型救护车上还特别配备了心电监护除颤仪、电动吸引器、气动力型呼吸机等医疗急救设备。这样一套完整的设备,大概需要100万元左右。改装的“山寨120”,一般只配有价值1000元左右的氧气罐、吸痰器、推床等简易设备,有的根本没有医护人员;而且,“山寨120”均为非营运性质车辆,且多有违章超速记录。例如,温州车牌为“浙CKX38*”的“山寨120”,从2008年7月至今已有37条违章记录,32条为超速50%以上。用这样的冒牌120急救危重病人,不是拿生命当儿戏吗?而从全国情况看,近年来“山寨120”要高价发生纠纷,导致病人死亡事件,已经发生过多起。
“山寨120”大行其道,说明社会监理的缺失。从温州的情况看,交警部门履行了相应职责,对冒牌120救护车进行了查处,但由于以假乱真,查处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与此相反,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显然没有发挥监管作用。一些“山寨120”不仅堂而皇之地停放在医院停车场或急救中心门口,甚至连医院的护工和保安都做起了中介生意。在温州有个习惯,为保险起见,老人或者重症病人治疗结束后,都喜欢叫救护车送病人回家。但正规的120只接送急救或危重病人,一般不承担送病人出院回家的任务。于是,“山寨120”便揽下了“送回家”的生意。因此,有人问:为什么不多配备一些正规120来占领这部分市场呢?一位120的工作人员说,“增加了车,还要增加医生,增加设备,远远不是那么简单的”。设置120是医疗机构的配套措施,目的都是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事关人的健康和生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温州出现的“山寨120”,在其他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但愿各地交管、工商、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采取联合行动,对“山寨120”加以整治,或予以取缔,或纳入正规军,决不能任“山寨120”像现在这样横冲直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