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邻里合乘 在尴尬中前行
作者:吴采平
图片
图片


    图1:◆常青花园新区各社区均设有邻里合乘点
图2:▼参与邻里合乘的私家车上贴有这样的车标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新区各社区发起邻里合乘公益志愿活动一年多来,吸引居民广泛关注和参与。由于现行法规对收费行为的限制,参与活动的形式不得不由原定的“人车搭配”变为“车车搭配”,无车居民逐渐退出了这一活动

■本报记者 吴采平 文/摄
  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加,道路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如何为城市交通减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一年多前,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新区管理委员会所辖5个社区同时发起旨在践行节能环保、为城市交通减负疏堵的邻里合乘公益志愿活动,引起广泛关注。邻里合乘活动目前的情况如何?是否存在推广障碍?就相关问题,记者连日来进行了采访。

社区内设立了邻里合乘点

  3月21日周一早上7点30分,家住常青花园二社区的王斌吃完早餐后立即赶到楼下,像往常一样来到车库,开车来到社区门口的邻里合乘点,接上自己的合乘对象刘先生一起上班。他们两人都住在常青花园二社区,工作单位也相距不远,以前两人都是独自开私家车上下班。2009年11月,王斌和刘先生先后到社区居委会报名参加了邻里合乘公益志愿活动,并结成了合乘“对子”。
  今天你坐我的车上下班,明天我坐你的车上下班。一年多来,两人每月平均合乘出行一二十次。“有时今天他有事,明天我又有事,所以不是每天合乘出行。”王斌告诉记者,“合乘确实让我们两人都省下了一笔不小的油费、车辆保养等开销,两家人也因合乘越走越近,平时总是相互串门或结伴外出游玩。”
  采访中,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饶晋玲告诉记者:“目前,仅二社区像王斌他们这样稳定的合乘对子就有50多对。大家轮流开车出行,不仅能节约资源节省人力,还能增进邻里感情,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常青花园新区是武汉市最大的综合性居民社区之一,居住人口超过10万人,拥有私家车8000余辆,由于地处交通要道,车流量大,社区周边道路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影响了居民出行。2009年9月,二社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张奥卿与几名社区志愿者调查发现,上下班高峰时期,社区内八成以上私家车外出时仅乘坐司机一人,而其中不乏路线相同者。志愿者们向常青花园新区管委会提出建议,即鼓励社区内相同路线的车主合乘出行,从而减少一人一车现象,缓解交通压力。
  3月20日,常青花园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王超向记者介绍,志愿者的建议得到了新区管委会的肯定和支持,并于2009年11月开始组织实施。为了与非法营运的车辆进行区分,各社区居委会还专门设计制作了“邻里合乘”车贴分发给车主,并在各社区设立了邻里合乘点,方便合乘者集合候车。该活动运行一年多来,累计参与合乘的人数达到2000余人。

“人车搭配”变“车车搭配”

  为确保邻里合乘的公益性与规范化,常青花园新区管委会专门制定了有关规定,即:社区居委会负责车主姓名、出行路线和时间等信息的登记和核实,根据车主提供的信息组织居民结成合乘对子;社区居委会组织合乘双方签订承诺协议书,强调合乘双方本着自愿、公益等原则,保证合乘车辆车况良好、保险齐全,保证做到文明驾驶、相互尊重、责任共担等。“到今天,常青花园新区邻里合乘已经推行一年多了,有收获也遭遇了尴尬。”王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09年10月,常青花园新区管委会正式向广大居民发出倡议,号召私家车主参与邻里合乘活动,出行时为顺路的街坊邻居“带一脚”。合乘如果涉及收费行为,就与现行法规相抵触,涉嫌从事“黑车”营运。为了避嫌,常青花园新区管委会要求参加邻里合乘的车主在《邻里合乘志愿书》中承诺,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合乘者任何费用。活动开展当天,就有20多位车主报名参加,第二天猛增到162位,第三天突破了200位。
  然而,半年之后,该活动一度沉寂下来。原来,活动初期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有车的居民愿意免费搭载无车的居民,居民也乐得搭邻居便车出行。坚持大约半年时间,车主的积极性没有像刚开始那么高了,无车居民也不好意思天天免费搭乘,参与人数逐渐减少。谈到这一变化,一位参与邻里合乘活动的车主告诉记者:“邻里之间捎带一下,原本也是正常的。但大家买车不就为了图方便吗?现在为了邻里合乘,不仅耗费不少私人时间,有时还要自己绕路掏油费,时间长了心里难免有些不情愿。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不少私家车主的积极性大不如前了。”
  为了让合乘活动能继续开展下去,常青花园新区管委会只得修改《邻里合乘志愿书》,规定“拥有私家车的居民才能参与邻里合乘”。“活动初衷是鼓励‘人车搭配’,没有私家车的居民也可以参加,但现在变成了‘车车搭配’,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说到这,王超流露出一丝无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发现,只有适当收取油费才能保证无车居民和有车居民的合乘行为长期坚持下去。否则乘客坐得不安心,车主的积极性也不高。”王超表示,遗憾的是,目前没有法律法规对邻里合乘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只要收费就涉嫌非法营运,这是邻里合乘活动面临的法律困境”。

完善法规规范合乘行为

  常青花园新区邻里合乘活动引起武汉市市民对拼车行为的广泛关注。湖北省某网站去年年底曾做过一次关于拼车出行的民意调查,共有863名网民参与了投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表示愿意拼车,另有10%的人表示可以考虑,在调查中,77.6%的人认为有关部门应该为收费拼车解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武汉市青山区现代花园等多个小区已开始效仿常青花园新区探索开展邻里合乘活动。“一个车主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有越来越多的车主行动起来,相信能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作出积极的贡献。”3月21日,常青花园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小慧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新区管委会将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升级邻里合乘。一方面,扩大邻里合乘活动的宣传报道,在社区网站增设邻里合乘互动交流专版,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并对参与邻里合乘的车主实行奖励政策等,带动更多车主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不断完善邻里合乘制度建设,呼吁相关部门给予相应支持,确保邻里合乘能有效、安全出行。
  3月22日,湖北省政协常委、武汉市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副主任甘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邻里合乘活动是践行“两型”社会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就此进行调研,适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进行合理规范和引导。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特别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邻里合乘 在尴尬中前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