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让全体社会成员愿意且必须节水
作者:何永鹏


    ■何永鹏
  2011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于5月15日启动。连日来,全国各级城市围绕“建设节水型城市,改善城市水生态”的主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集中宣传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导企业改进工艺和科学用水,营造了全社会自觉节水的良好氛围。(据央视5月17日报道)
  事实上,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各种用水浪费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关紧水龙头、淋浴间歇不关水龙头等用水 “大手大脚”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人计算过,如果不把水龙头关紧,仅仅流出像火柴棒那样细的水流,一昼夜就会浪费432升水;淋浴擦肥皂时不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要浪费60升水;洗菜时不用盆接水洗,而是开着水龙头冲,做一顿饭就要浪费100升水。而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再生水的使用率目前还很低。根据水利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是700多亿吨,再生水的用量只有16.6亿立方米,仅占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的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在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面前,“建设节水型城市,改善城市水生态”,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笔者认为,建设节水型城市需要解决节水的动力和机制问题。
  公众是建立节水型城市的主体,人人都在用水的各个环节中自觉、科学地节水,这样的城市才是真正的节水型城市。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全体社会成员的水资源稀缺和节约意识,使以节水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全体社会成员能够获得节水的收益,使全体社会成员愿意节水,将节水行动渗透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形成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渐形成自觉节水的社会风尚。
  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方式,已难以应对我国用水量快速增长、水污染加剧和水生态恶化的局面。现行的节水法律法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手段,特别是节水法规建设与全面加强节水管理的需求不相适应。要进一步完善节水法律法规建设,并综合采用经济、行政、科技等各方面措施,从机制上让全体社会成员必须节水。
  我们相信,在全国各级城市的努力下,节水的动力和机制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将得到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城市经济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将得到切实保障。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全体社会成员愿意且必须节水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