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爱电影更爱“绿色”
作者:姚敏
图片
图片


    图:影片《无极》剧组在拍摄时搭建的外景 影片《无极》拍摄完成后,留下的垃圾建筑
■本报记者 姚 敏
  时下,不仅看电影成为一种时尚,就连追求绿色拍摄方式、以环保为主题也成为了电影制作的流行趋势。以最近热映的3D影片《里约大冒险》为例,该片是一部动画电影,讲述的是一只从小被拐卖到美国的珍稀动物——斯皮克斯金刚鹦鹉,从只会走的宠物变成真正的飞禽后,成功解救了和它同样濒临灭绝却被野蛮贩卖的鸟类的故事。当蓝色的金刚鹦鹉飞入银幕时,使人感受到了强烈的夏日激情。南美的各种鸟类在3D技术的演绎下绚烂夺目,摄人心魄。人们在盛赞该影片比纪录片更实在、幽默地警示人们保护环境、珍惜动物的同时,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绿色电影的期待。

环保题材日益受到关注

  关注环保题材,拍摄绿色电影已经成为目前国外电影市场的潮流之一。“近年来,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涌现了许多环保题材影片。”中国电影家协会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例如日本导演宫崎骏的动画片《风之谷》《幽灵公主》《天空之城》等,无不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多以环境保护为主题。此外,还有《来之不易的真相》与《后天》两部影片,被公认为是近年来影响力最大的环保电影,它们异曲同工地警示人们,破坏环境将会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而韩国影片《汉江怪物》则直击水污染,告诉人们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与国外电影市场环保题材时有大片出现并能占据主流院线相比,我国电影市场上的环保影片此前还停留在环保电影展映、大学礼堂教育播映的层面,观众范围狭小。但近几年情况有所变化,从陆川的《可可西里》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内电影导演开始关注环保题材。例如宁敬武的《鸟巢》,试图通过人们熟知的奥运场馆造型,探讨现代文明在绕了一个大弯之后,还是回到了自然的脉络上;吴祖云的《他们的船》以曾经遭遇特大山洪灾害的湖南郴州为背景,探讨如何认清人类自身在自然中的角色;王蕾的《煤矿瓦斯的综合利用》将“节能减排、环保科学生产”理念贯穿始终,试图为煤矿瓦斯问题找寻新的解决之道。

  电影业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

  国内的绿色电影近几年虽然逐渐兴起,但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才可以称做是绿色的?很多人对这一问题仍很模糊。据业内人士介绍,绿色电影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拍摄的题材为环保、绿色相关的内容;二是指拍摄电影的过程尽量实现低碳,减少污染。
  目前,电影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据统计,仅美国好莱坞每天向空气中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就约为400吨,这些污染物来自拍摄用的卡车、发电机、柴油发动机和特技中常使用的烟火、爆炸等。在美国,许多民间环保组织都对好莱坞电影业每年向空气中排放的约14万吨污染物质耿耿于怀,他们认为,好莱坞应该为洛杉矶空中悬浮的烟雾层负责。
  在我国,影片《无极》剧组爆出破坏环境问题之前,影视产业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无污染的产业。据媒体披露,影片《无极》剧组不仅在云南香格里拉拍摄后留下了垃圾建筑,使得草地无法恢复,也致使圆明园部分植被遭到损毁。“相对于工业污染,影视产业的污染问题容易被人所忽视。被业内称为的‘《无极》事件’让公众看到了影视业对于环境粗暴的破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事实上《无极》事件并非个案,在普遍认为电影拍摄会带来经济效益,尤其是旅游收益的情况下,环境往往成为了牺牲品。著名武侠剧导演张纪中也曾被指在拍摄电视剧《神雕侠侣》时破坏九寨沟风景区的钙化池,在拍摄电视剧《大旗英雄传》时随意喷涂风景区内明代摩崖石刻古迹。
  与此相比,参与国际影视制作的电影人对影视业的污染问题显然有着更为深刻和清醒的认识。拥有多年与好莱坞合作经验的成龙曾坦言:“虽然自己热爱电影,但也很矛盾,因为拍电影有很多爆破场面,会造成污染,而且电影行业本身也会造成大量浪费。在国外,布景和道具75%会回收,但在我国用完就丢弃了,任其自然腐烂,无人回收。”成龙认为,现在国内拍电影浪费最多的是木头、布景材料,一次性饭盒造成的白色污染数量也非常庞大,成龙表示:“虽然现在这些情况在改进,但我还是很担心。”

  业内呼吁建立电影绿色审查制度

  目前,国内影视业的环保行动虽已启动,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据了解,在现有的法律规定中,对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只是要求规划和建设项目在开工前要做环评,但像电影这种临时性的项目并不在环评之列。
  2008年初,著名导演冯小刚和知名影评人江小鱼联合百位电影人共同推出“绿色电影运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影人们倡导电影从业人员遵循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在电影中有意识地宣传环境文化,传播环保观念。同时呼吁建立电影绿色审查制度,给电影产品颁发“绿色环保合格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据业内人士介绍,洛杉矶是美国最大的外景基地,当地很早就对影片的外景拍摄进行立法。洛杉矶市政条例规定影片制作公司必须在拍摄前向市政厅申请许可证,并且承诺不得在任何程度上损坏外景地景物,不得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公共卫生及安全。对于场景搭建则规定摄制组在公共地区搭建的场景,可以保留一段时间,在私人产业附近搭建的场景必须当天拆除。所有这些工作由摄制组承担,当摄制工作完成时外景地必须恢复原貌。
  此外,如果电影制作公司要进入国家公园拍摄,则要经过当地部门严格的审批程序,经同意后,才可以在游客所能到达的非核心区域拍摄。
  在法规和环保部门的监管之外,美国的许多民间环保组织也对拍摄起到监督作用且反应迅速,活动积极。如影片《珍珠港》,在拍摄过程中一直受到环保人士严密监视,剧组专门雇请了潜水员在每次爆炸前深入海底,把可能会受到影响的海龟、鱼群等驱赶出拍摄海域。
  在有效的监管下,美国各大电影公司很早就开始关注自身的环保问题,降低能耗、减少垃圾、提高再循环利用、控制污染等方面的投入也逐年增加。电影《后天》剧组为了减少影片所用车辆造成的空气污染,投入20万美元用于环境改善,而影片《黑客帝国》的制作团队对97%的布景材料进行了再利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时尚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爱电影更爱“绿色”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