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车展上展出的电动汽车 郝军/摄
■耿慧丽
与传闻已久但总处于“即将出台”状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不同,科技部制定的电动车“十二五”专项规划已悄然进入实施阶段。
近日,一位电动车领域专家透露,科技部的电动车“十二五”专项规划目前已开始实施。科技部共投入7.8亿元的专项资金,一期33个领域77个项目均已完成申报且获得了专项资金。二期项目申报即将开始,预计将会有更多资金投入。
科技部高新司相关人士也证实,电动车“十二五”专项规划确实已进入实施阶段,不会公开发布全文。对于不公开发布的原因,该人士解释称:“这只是科技部一个部门的规划,不像新能源汽车十年规划那样多部委参与最终由国务院公开颁发。”
据了解,科技部制定的电动车“十二五”专项规划主要内容是在未来5年重点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电动车关键技术,以小型纯电动车为主要发展方向,2015年电池生产成本降至现在的一半,电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项规划是中国电动车由科技研发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指导。但至关重要的专项规划发布却如此低调,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十年发展规划草案公布后引发的诸多争议以及迟迟难产,才让科技部的电动车“十二五”专项规划选择了“低调”路线。
2015年目标百万辆
据了解,这项专项规划的主要目标有:2015年电动车保有量达到百万辆级别;电池性能提升,成本降至现在的一半,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00亿瓦时;建立电动车标准体系,起草100多项标准,重点以小型纯电动汽车技术和充/换电技术标准为代表;新能源车示范运行城市的数量以每年10个的速度增加,2015年达到70个以上;完善基础设施,在示范城市建立2000多个充电站,40万个充电桩。
为实现上述目标,电动车“十二五”专项规划设定了三大突破。
首先是关键零部件,以动力电池的模块化为核心,实现我国能量型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突破。
其次是整车集成技术,要在混合动力汽车性价比方面实现突破,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突破纯电动车商业化瓶颈,实现2015年电动汽车100万辆运行规模;突破下一代纯电驱动高端技术,形成全性能纯电驱动技术优势。
再其次是技术支撑平台与示范考核的创新,实现以小型纯电动汽车技术平台的突破,以及充/换电技术标准为代表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的完善。
从内容上看,科技部的电动车“十二五”专项规划与正式出台在望的新能源汽车十年发展规划一脉相承,新能源汽车十年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投入千亿元打造电动车产业链,2015年掌握电动车关键技术,2020年电动车市场规模达1000万辆。
低调潜行背后
在科技部官员以及欧阳明高等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的眼中,“十二五”是中国汽车工业打好技术“翻身仗”,实现科技跨越的重大关键时期。
但最终,这样一项意义重大、影响广泛的电动车专项规划却选择不公开发布,其原因显然不是“部门规章不需要公开发布”就能解释的。
与此相应的是,前几年频频高调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表态的科技部,近来转向低调,不仅电动车专项规划“潜行”,连近年一直大力推动的“十城千辆”示范项目的进展也很少对外披露,反而是参与示范的各个城市自我大力宣传。
有电动车专家分析,这很可能缘于目前对于电动车发展的诸多争议,“从科技部确立电动车为主要技术路线到去年新能源汽车十年发展规划草案披露,一直有很多争议,主管部门也面临不少压力”。
去年8月新能源汽车十年规划草案内容曝光后,同样引发很大争议,不同意见主要是2020年1000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过高,电动车关键技术突破目标难以实现等。除此之外,对于关键零部件企业中外合资股比设置、低速小型纯电动车如何界定、电动车企业资质是否放宽等问题,私下也有激烈交锋。“电动车产业化不是科技部一个部门能主导的,前期技术开发,科技部管的多些,到产业化阶段则需要财政、项目审批、地方政府、电力等多方面参与,科技部主导的色彩自然就淡了。”上述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