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专家呼吁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
作者:唐夏


    ■本报记者 唐 夏
  5月26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联合举办的“世界卫生组织第24个无烟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指出,我国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危害,呼吁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

  室内吸烟区不能避免二手烟危害

  活动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副主任发布了主题为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的《2011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烟草烟雾中有250种有害物质,致癌物近70种。公共场所是发生二手烟暴露最为严重的地方,其中餐厅最高,达86%,其次是政府办公楼为58%。二手烟没有安全暴露水平,暴露时间越长造成的健康危害越大。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设吸烟区或吸烟室并不能起到避免二手烟危害的作用,完全无烟环境是唯一有效、可以充分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危害的方法。大量国际经验表明,实施无烟化政策可使人群二手烟暴露水平降低40%,继而人群呼吸系统症状也会很快减少。无烟环境对降低心脏病发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甚至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法规实施后短短数月即可见效。
  目前,全球有一半的人口受到无烟法律的保护,其中,19个国家立法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

  公共场所禁烟面临四大挑战

  《报告》指出,通过立法创建全面无烟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关注并积极推动烟草控制工作,越来越多的公众(包括吸烟者)支持公共场所禁烟。然而,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在我国绝非轻而易举之事,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一,我国吸烟者人数众多,超过3亿,在缺乏有效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公共场所是遭受二手烟暴露最严重的地方,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侵害。
  第二,2010年调查显示,公众对二手烟危害认识不足,我国人群同时知道二手烟会引起心脏病、儿童肺部疾病和成人癌症的比例仅为24.6%。公众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大多数非吸烟者在遭受二手烟暴露时,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勇气对公共场所吸烟行为说“不”。
  第三,公共场所禁烟法规缺乏力度。我国目前尚无一部专门的全面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的国家法律或法规,现有地方性控烟法规或规章与《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及其实施准则有较大差距:如禁止吸烟的场所有限、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和明确的执法主体等,导致现有法规很难有效执行,公共场所吸烟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第四,吸烟的社会陋习亟待改善。公共场所随意吸烟、互相敬烟、送烟为礼等社会陋习依然盛行。婚礼、公务活动以及会议上以烟待客的现象非常普遍,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产生了消极影响。

  期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报告》指出,多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众支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对6000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90%以上支持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学校全面禁止吸烟;70%以上支持在会议室和医院全面禁止吸烟。
  活动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介绍了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网络控烟宣传方案,并宣布全面禁烟专题网页正式启用,主题为“支持无烟环境,控烟我在行动”,该主题网页分为多个板块,以发动媒体、专家、网友等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到控烟活动中来。另外,无烟医院随手拍活动也于5月26日正式启动,希望利用网络的力量重点关注医疗卫生系统内的吸烟现象,促进室内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的落实。
  与会专家呼吁,全面履约的同时尤其应强调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已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希望今年成为我国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开局之年,并由此切入,全面实施《公约》要求的各项措施,以保护国人免受烟草消费和烟草暴露所带来的对健康、社会、环境和经济的破坏性后果,保护我们的现在和将来,迎接公共场所全面无烟的到来。

●小贴士
世界无烟日


  明天(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4个世界无烟日,其主题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口号是“烟草致命如水火无情,控烟履约可挽救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呼吁2011年世界无烟日及以后的日子里,各国应该把履行《公约》作为重中之重,以控制烟草使用的全球流行。 (唐 夏)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健康·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专家呼吁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