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产品日益丰富 ●“智商”越来越高 ●标准相继出台 ●中外企业共同促进
四力齐发 智能电视显风光
作者:王峰
图片


    智能电视销量一路攀升 董芳忠/摄
■本报记者 王 峰
  如果说去年的电视市场是3D电视占尽风光的话,那么今年,最风光的无疑当属智能电视。而且无论是互联网电视还是3D电视,纷纷向智能靠拢。

企业发力 产品丰富

  据记者统计,自今年春季彩电企业新品发布以来,已陆续有TCL、康佳、三星、海尔、LG、创维、厦华、松下、夏普等中外品牌超过40个系列的智能电视上市销售。在此番智能大潮中,本土品牌成功超越外资品牌,占据了八成江山,从而彻底扭转了去年在3D领域落后的局面。
  智能电视产品的丰富,极大地促进了市场销售。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智能电视市场零售量渗透率已增长为8.3%,零售额渗透率达到了12.5%。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对记者表示,本土品牌此番反应十分迅速,在智能电视发展之初就占据了主动。去年五一期间,外资品牌的3D电视一家独大,占据100%份额。随后,本土品牌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直到今年三四月份才奋力赶上,到今年五一,本土品牌完全超越外资品牌,达到65.1%。而智能电视的发展,本土品牌完全避免了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一举占据了八成份额。
  陆刃波指出,TCL、海信等本土品牌在智能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不仅将推动智能电视行业发展,还有助于整体提高国内彩电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改变过去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内容发力 吸力增强

  曾经被爆炒的互联网电视,因为受到政策的影响,内容匮乏而发展缓慢,此次智能电视能否突破内容瓶颈,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对此,专家表示,智能电视是互联网电视的升级版,无论在政策环境还是内容选择上,智能电视都有着互联网电视无法比拟的优势。
  陆刃波指出,智能电视的消费普及与开放式应用程序商店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有了更多实用的功能程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潜力。
  为了避免受制于人,如今彩电企业都在开发各自的开放式应用程序商店平台,各种应用程序商店竞相问世。据了解,2010年启动的三星应用程序商店已有380个用于智能电视的应用程序,并向全球120个国家提供服务。松下也启动了面向电视、平板电脑的应用商店 VIERAConnectMarket。TCL也有自主开发的Android+win-dows系统的电视应用程序商店。海信是我国较早推出自主知识产权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厂商之一,自主创新研发了HiTV-OS系统。日前,康佳推出了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3D电视——网锐Android。长虹推出的智能家电软件平台“轩辕”,是一个数字电视交互式平台,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中间件,形成一个多标准兼容、多协议融合和多业务集成的交互电视软件平台与相关标准规范。海尔彩电配备了Android智能模卡的3D电视已经大规模上市销售,可实现100多个软件的下载和安装。

消费发力前景看好

  陆刃波认为,智能电视的推出,很大程度上源于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联合腾讯家电发布的《2011年中国智能电视消费者认知与需求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参与调研的网民中,78%的人使用的手机带有智能功能,其中71%的人表示经常使用智能功能,更有20%的人表示现有智能功能不能满足自身需要。由此可见,智能电视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市场氛围和消费基础。另外,在智能电视产品准备方面,也已经很丰富。目前康佳、海尔、创维、TCL、厦华等主流本土品牌以及三星、LG都有智能电视上市销售,夏普、松下、索尼也都推出了互联网电视,预计未来智能电视的消费将迅速增长。
  《2011年中国智能电视消费者认知与需求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参与调研的网民中,九成以上对智能互联网电视都有一定了解,只有不到3%的人明确表示彩电产品不需要具备更多的智能功能,这说明智能电视在中国拥有巨大的需求潜力。对于预计购买率,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目前已经购买智能电视的仅为10%,但智能电视预期购买率已经达到了32%,市场前景看好。
  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价格因素,陆刃波分析认为,智能电视产品本身的成本增加应该和3D电视差不多,不会太高,现在3D电视的价格已经和普通2D电视非常接近,这也是形成3D电视消费热潮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电视的价格也会很快适合大众消费,相比LED电视和3D电视,智能电视的普及速度可能来得更快。

标准发力 市场规范

  现阶段,智能电视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还不规范,各种伪智能电视还在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对此,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范科峰博士表示,目前旨在规范市场和引导智能电视消费的一系列标准正在加紧制定之中,有的已经出台,将会对市场起到有力的规范作用。
  范科峰介绍说,今年上半年,《网络电视多媒体通信设备要求》、《网络电视多媒体通信功能要求》以及《彩色电视机信息化指数评测通用规范》已经出台。另外,如《网络电视机应用技术要求》、《网络电视机用户认证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等标准也在报批之中。下一步还会制定一些新的标准,包括《智能电视应用程序商店技术要求》、《智能电视接口内容过滤技术要求》、《智能电视接口互操作协议》、《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为了抑制“伪智能”的泛滥,方便消费者购买智能电视,国家相关部门还加大了智能电视产品的检测力度,并建立了关于智能电视的评价体系。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总工程师李剑对记者表示,日前,该中心联合了国内六大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成立了消费电子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开展智能产品评价体系的研究,定期发布智能电视的信息化指数,为智能电视的“智商”进行打分,方便消费者购买。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热点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四力齐发 智能电视显风光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