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限塑令”实施3年效果显著,农贸市场监管仍难
限塑 向左走 向右走?
作者:桑雪骐
图片


     ◆在部分地区农贸市场,超薄塑料袋仍在大量使用 董芳忠/摄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搜狐网绿色频道举办的“限塑3年,得失几何”主题研讨会上表示将考虑扩大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范围。截至今年6月1日,限塑令已整整实施了3年。经过了最初的争论期和适应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推动下,限塑不断走向深入。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应对措施。


现状:
限塑3年成绩可观

  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商家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对于实施了3年的政策效果,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介绍说,超市的塑料袋使用量已减少了2/3以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减少量更大。相关统计显示,3年来,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10多万吨,成绩非常可观。同时,一些省市的做法也很值得借鉴。比如海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限制生产、销售、储藏、使用塑料制品的规定,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碗及0.03毫米以下的塑料袋都进行了限制,对塑料袋的回收处理工作也做得不错。云南省限塑始于1998年,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该省范围内禁止使用一切塑料购物袋,目前云南省正准备研究立法,把全省“禁塑令”上升到立法程序。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对于限塑,不少消费者已经从最初的不理解、不习惯,转变为自觉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在家乐福北京方圆店,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这两年,我随身的包里常放着一两个可以重复使用的薄布袋或是比较厚实的塑料袋。”她说,刚开始限塑的时候的确觉得很不习惯,经常忘记带购物袋,后来逐渐养成了随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购买塑料袋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在北京官园小商品批发市场,一位拎着超大购物袋的女士也告诉记者,现在即使是买衣服、鞋袜等商品,如果有足够大的购物袋,她就不会重复向摊主索要塑料袋。“袋子太多,拿着也不方便,容易丢,也不环保。”她这样表示。
  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政府关系经理洪宗华指出,3年的限塑成果十分显著,该公司监测和测算表明,虽然沃尔玛在中国的店面数量增加了两倍多,但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了90%。也就是说,现在其塑料袋的使用量只有3年前的1/10。洪宗华介绍说,“限塑令”刚刚开始执行时,在和顾客沟通征得顾客理解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是经过3年的推广和宣传,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自愿地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相关调查显示,老年人或中年妇女是各类市场执行“限塑令”的主力军,而一些年轻人是超市塑料袋消费的常见客户。在对北京法宝超市调查的过程中,调查人员正巧遇到一位年轻女士购买了一些零食和日常用品以及两个1元特大塑料购物袋,她将所购物品平均分装在两个购物袋里,每个袋子都还有近一半的剩余空间。该女士表示,她来超市很少自带购物袋,买回去的塑料袋会用来盛装垃圾。
  李静指出,“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有一条就是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对“限塑令”的认识。不仅要让公众认识到使用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要认识到使用不合格的塑料袋,比如使用回收的废塑料制成的塑料袋盛装食物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收费的塑料袋其实成本都隐含在了商品里。
  商务部商贸服务司标准规范处处长李嘉建表示,此前餐馆、药店等并未被纳入“限塑令”,但实际上已经有相当部分单位自觉执行了,因此下一步将扩大限制塑料袋使用的范围,包括餐馆、医院等场所。商务部正在抓紧调查研究,并将征求公众意见,争取尽快将其纳入执行范围,但他未提到具体的时间表。

问题:
一 农贸市场仍是监管难点

  记者在北京海淀区增光路农贸市场看到,这里的商贩都使用超市的连卷袋。一位商贩告诉记者,如果发现为顾客提供手拎塑料袋,就要被市场处罚,可还是经常会有消费者索要塑料袋,所以他们就只好提供连卷袋了。而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南里的便民市场,商贩们提供的都是厚实的塑料袋,且多是免费提供,只有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值较低时,商贩才表示不提供塑料袋。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介绍说,该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于2011年4月至5月对北京10家连锁超市和10家批发市场的塑料袋质量和销售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批发市场的塑料袋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在被调查的10家批发市场中,7家有指定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北京彰化村农副产品市场、北京东方天作商城(地下二层)和朝阳六里屯集贸市场则未要求商户使用统一塑料购物袋。同时,指定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并非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经测量,只有北京东郊市场海鲜大世界厅、大洋路批发市场和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使用的塑料购物袋符合国家规定的厚度要求,其余7家指定的塑料购物袋厚度均低于0.025毫米。如北京玉泉四海农贸市场统一使用的塑料购物袋,经仔细测量,厚度仅为0.011毫米,还有异味。
  李嘉建坦言,目前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在监管上也确实有难度。虽然有些省已经把农贸市场的限塑工作作为日常检查工作之一,但是因为农贸市场的特殊环境,这项工作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对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情况的监管,将调研如何在农贸市场做好限塑工作。由于市场摊贩很分散,执法成本比较高,开展工作有一定困难,因此商务部计划从开办者入手,把责任落实到农贸市场、集贸市场的开办者身上。
  李静则表示,农贸市场的限塑执行情况不好,不仅仅是价格问题,还有消费习惯、资源环境意识等问题。她透露,下一步将明确农贸市场开办者的责任,提出进行责任追究,目前正在部署对超薄塑料袋集中生产的一些地区进行专项清理。李静还表示,将进一步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对“限塑令”的责任。今年发改委把“限塑令”的实施情况纳入了全国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及农村文明集体的评定工作,并占有很大的分值。

二 替代品研究亟待加强

  “在我的包里平时会随身携带三样东西:绿叶环保袋、不锈钢筷子和水杯,以避免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一位民间环保组织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表示,因为这三样东西占用的空间非常小,携带方便,又可以为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位女士告诉记者,绿叶环保袋是朋友送的,一个绿叶形状的小锦囊里面装着一个布料很薄却很结实的布袋,整个设计美观又精巧,的确是塑料袋非常好的替代品。
  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因为造价偏高(每个20元左右)等问题,这种环保袋并未被大面积推广。而不论是纸袋、布袋,还是无纺布袋,折起来都比较厚,消费者们多认为不便携带。
  在北京华联阜成门店,消费者朱小姐表示,在商场买衣服和鞋,商家都会给一个纸拎袋,但这种纸袋无法清洗,不便携带,也不能用来提比较重的东西,所以只能放在家里,但是留多了也就成了累赘,最后大多也是当垃圾扔掉了。消费者刘女士则告诉记者,现在有些超市把“限塑”变为了“禁塑”,没有自备购物袋的消费者只能购买超市提供的纸袋,但是纸袋的可重复使用性还不如塑料袋,拿回家只能一扔了之,更是一种浪费。另外,消费者何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家打扫卫生时,竟然找出了十几个环保袋,大部分都是商家的赠品。自“限塑令”实施后,商家便将环保袋当成了促销法宝——买食品赠送环保袋,买饮料赠送环保袋,买杂志赠送环保袋、交手机费赠送环保袋……但董金狮告诉记者,由化纤无纺布制成的环保袋其实并不环保,原料其实就是塑料,主要包括聚丙烯(占总数的62%)和聚酯(占总数的24%)。因不易降解,无纺布袋大量使用同样会造成白色污染。
  李静也表示,无纺布袋比合格的0.025毫米塑料袋使用的原料还要多,回收处理比塑料袋难度还要大,而且确实存在过多使用甚至滥用的问题。“随着‘限塑令’的出台,铺天盖地的环保概念就出现了,而实际很多不是环保的。”因此李静认为塑料购物袋替代品的研究应该引起重视。
  目前虽然塑料袋的替代品有不少,比如可降解塑料、生物材料等等,甚至有些是粮食制成的可降解产品。但李静认为,没有必要用宝贵的粮食去生产满足人们对一次性消费品的需求的产品,政策出台的目的是要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和尽可能多地重复利用,提高其利用效率,同时妥善合理地进行回收处理,比如把塑料处理后降低使用等级。

观点:
一 管理对象区别化

  民间限塑小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生毛达质疑,既然“限塑令”在农贸市场的执行情况一直不佳,是否可以考虑政策制定目标过高的问题。据介绍,该小组调查显示,人们对超市及农贸市场等不同场所的限塑执行情况期待也有所不同。那么,根据这一情况,他认为在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可以考虑将管理对象区别化。
  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废弃物管理项目负责人杨纬和也认为,对于限塑应该分重点、分步骤地实行。像香港2009年实施限塑,首先执行的是大型店铺、连锁店。台湾地区的限塑最开始也是把农贸市场排除在外,因为农贸市场做不到。因此,在目前中国限塑行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议重点加强巩固连锁超市、大型卖场和购物中心的执行力度,而对于农贸市场,不妨缓行,或者通过小范围的试点以及提出一些鼓励性措施,这样既可以避免法规长期处于无效状态,也可以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

二 不妨征收环境税

  杨纬和表示,我国的“限塑令”目前采用的是有偿使用制度,也就是将原来的塑料袋隐性成本显性化,告知消费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塑料袋,从而促使消费者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目前消费者还只需要支付塑料袋的商品成本,不需要对塑料袋造成的环境影响负责,由此造成消费者不能充分认识“限塑令”的环保目的。此外,在我国负责塑料袋收费的主体是商品零售商,政府起的是只是监管作用,在目前监管资源有限情况下,零售商自然会以自己的利益为考量,如果收费会影响生意,自然就不收费。而在爱尔兰等国,政府会向塑料袋生产企业征收高额环境税。
  据了解,我国“限塑令”的第四条要求财政税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塑料袋生产和使用,因此,杨纬和建议有关部门改变塑料袋收费形式,将有偿使用变更为高额环境税,将税收收入专门用于我国环保项目,在减少塑料袋使用量同时,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对“限塑令”认可度,同时变收费主体为税务部门。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何浩然博士则表示,人们之所以要使用塑料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方便,但是如果让消费者为其方便付出代价,则消费者在享用这一方便之前就会有所顾虑。而且从环境经济学角度来说,塑料袋这种商品不仅生产使用了资源,使用也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不仅要让消费者为其商品成本买单,同时要为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买单。
  不过,李静对此解释说,由于我国与国外的税收体制有区别,目前环境税在我国还难以推行。

三 开辟绿色结账通道

  环保协会的朱丽萌建议,可以为使用环保袋的消费者专门开辟一条绿色结账通道,给使用环保袋的消费者以正面的鼓励。
  李嘉健也表示,无论是税收政策,还是在超市为自备购物袋的消费者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相关部门都曾有过考虑,但政策的出台和执行,首先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目前我国限塑的主要问题还是在农贸市场和集贸市场,而超市的执行情况比较好,因此不应该把政策执行力度加大在执行情况较好的超市。同时也不应该简单地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来提高政策的执行度。要立足国情,要有堵有疏。

●相关调查
连卷袋使用“因店而异”

  “限塑令”实施后,超市的连卷袋瞬间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近日在北京一家大型超市生鲜区,记者看到一位大妈站在连卷袋取袋处撕了七八个袋子塞到手中的购物袋中。她身后一位中年妇女也在装完所需物品后顺手多撕了两个。而在一些超市门口,记者看到有消费者提着的连卷袋中装的却是饼干、日用品。“连卷袋用得确实比较快,一天就得用好几十卷呢。”一位超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限塑后连卷袋用量惊人,他们看到顾客多撕连卷袋会制止,但毕竟人手不足,而且容易惹消费者不高兴。
  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日前公布的《限塑令实施三周年塑料袋市场调查报告》中,特别提到超市盛装蔬菜、水果、鲜肉的连卷袋使用管理问题。调查显示,对连卷袋的使用,各超市管理方式截然不同,北京石景山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华普超市航天桥店、京客隆超市田村店、超市发万泉庄店均将连卷袋放置在称重台旁边,由称量人员看管,只有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才可以取用。而在北京欧尚超市金四季店、家乐福白石桥店、法宝超市紫竹店、城乡仓储大超市苏州街店、旺市百利超市世纪城店、乐购超市北京大成东店,连卷袋的管理很宽松,消费者可像选购商品一样自由撕取。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指出,由于超市连卷袋不收费,一些消费者就常常多撕不用,或撕下来盛装别的东西,有的撕下来带回家使用。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限塑的本意,也影响了限塑的效果,加大了超市的成本。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绿色消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限塑 向左走 向右走?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