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对产品抽查结果更需权威解读
作者:桑雪骐


    ■桑雪骐
  日前,卫生部官网挂出的关于净水器产品的卫生安全抽查结果公告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由于没有对不合格项目的成因及危害等进行详细解读,一时间,对于问题成因的猜测五花八门。笔者认为,官方机构在发布抽查结果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公众知其然,对于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更应让公众知其所以然。有了对抽查结果的权威解读,才能杜绝小道消息或谣言的传播,并真正起到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作用。
  11款知名品牌净水器登上卫生部抽查黑榜,近日,各大媒体对此争相报道。笔者看到消息后,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这次抽查的覆盖范围是什么、抽查的合格率有多少?笔者更想知道的是,造成有毒物质砷超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仔细查阅卫生部的公告后,笔者并未在公告中发现这些信息,在配发的表格中也仅仅是关于产品的信息。
  其实,对于前一个问题,笔者真正想知道的是这11款产品是否代表了行业的普遍问题。而对于后一个问题,笔者希望了解的是,家里正在使用的净水器是否应该停止使用,砷超标的问题是否有解决或预防的措施。
  笔者发现,与笔者存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媒体试图通过对业内专家的采访肩负起向公众解读公告的责任,但是不论企业的技术专家还是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都仅仅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推测。于是,对于问题的成因就有了两个版本的解读:有国内净水器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推测此次抽检出的砷超标净水器应该是“过滤砷离子性能不佳”,原料本身未必含有砷;而中国净水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则推测,活性炭滤芯原料可能出现问题,造成砷超标。而某被抽查企业的解释是部分产品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存放不当导致包装受潮,致使部分产品的滤芯和滤头性能下降。
  权威解读缺乏,让公众感到困惑,新七天电器网甚至宣布暂时对净水产品全面下架。该网北京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待行业整顿规范后再选择合格的品牌型号上架销售。由此可见,短短的一则公告,由于缺乏详细解读,引发的是公众对于整个净水器行业的质疑。所幸,虽然近年来净水器市场在飞速发展,但毕竟总体规模还有限,因此尚未引发大面积的恐慌。
  相关部门公布公告的初衷是为了加强对涉水产品的监督管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当抽查的问题涉及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时,我们希望能够听到相关部门详细的、权威的解读,其实这也是杜绝小道消息及谣言传播的最有效方法。比如前不久,日本福岛核危机暴发后,政府部门组织权威专家对于核辐射危害程度、预防措施等诸多问题进行详细解释,及时平复了人们的恐慌心理,有效阻止了“盐荒”的进一步蔓延。关键时刻,人们始终会认为权威部门和专家发出的声音才是可靠的。因此,作为公共事务管理部门,在发布信息时,应考虑对公众教育的责任,不仅要让公众知其然,更应让公众知其所以然,以便让人们明白事情真相及问题成因的同时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家电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对产品抽查结果更需权威解读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