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全国近20万空调维修人员中,持证上岗的尚不足5万,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也不好过于较真了 董芳忠/摄
■本报记者 李燕京
维修人员无证上岗,维修企业没有进行资质评定,而这一切并不影响维修工的工作和维修企业的运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在家电维修业却偏偏缺少这必要的规矩。
维修工无证也上岗
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现有的家电维修工中,有八成没有上岗证。山西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刘丽敏也表示,山西省家电维修市场存在问题比较多,具体表现在:一些证照不全、没有资质的维修店打着品牌店和特约维修的旗号蒙蔽消费者;一些无资质、无上岗证、无店面的“三无”维修人员,通过一份广告、一部电话就进门入户进行维修,侵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秘书长赵泽蕊日前透露,目前全国有近20万空调安装及维修服务人员,其中经过了国家、行业的正规技术培训并取得资质证书的持证上岗人员还不足5万人。
而对于维修企业,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有一个等级评定标准。但记者走访了多家维修企业,发现绝大多数都没有参与评定。
在北京马莲道红莲小区,一个家电维修店里只有一名维修工,当然,他也是老板。记者问他有没有上岗证或其他资格认证,他说就是在维修学校学过1年,没有什么证,“我修的好,这附近的人都知道,没证他们也信任我。我知道的,我们一起学习的没人拿什么证,大家都干得好好的。”
在采访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空调特约维修点时,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一般安装维修都是两个人或三个人一组,这其中有一人是有上岗资格认证的,其他人一边帮忙一边学习。不过夏天忙的时候,只要技术过关,没有证的也要单独出去维修,不然忙不过来。”
认证体系并不缺失
应该说,在家电维修领域,基本的标准、认证并不缺失。
2008年7月3日,商务部发布了的SB/T10457-2008《家用平板电视接收机安装和维修服务技术规范》行业标准,该标准于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也于2009年3月1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安装平板电视机技术等级评定的通知》。
针对空调维修,2008年9月27日,商务部发布了SB/T10480-2008《房间空气调节器拆装和维修服务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该标准于2009年3月1日起实施。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也自2010年2月开始,开展空调拆装和维修服务技术等级评定工作,支持维修服务企业取得技术等级资质,同时进行家电维修服务部的等级评定。
对于个人从业资质,一直以来也都有一套考试制度。职业技能鉴定(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设有4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5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4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3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2级)。培训期限要求:全日制职业学校(或学院)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4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0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180标准学时。学习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相关法律与法规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电工基本知识、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电声器件基本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相关知识、质量管理知识、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
从个人到企业,资质评审认证尽管不够完善,但并不缺乏。可为什么就是没有人积极参与呢?
各方忽视是根源
维修人员没有上岗资格证,维修企业不愿参与维修等级评定。家电维修业为何如此不注重自己的专业化程度?
记者走访了一些维修公司,不少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知道修家电需要有上岗证,但由于招工难,所以招人时,只要会修家电,一般不会计较是否有上岗证。
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家电维修行业人才青黄不接现象非常严重,除了无证上岗的问题之外,上海本地年轻人也鲜有把家电维修作为自己的职业来考虑的,大多数服务企业已经五六年没有招到一名上海户籍的年轻技工了。
因为维修工缺乏,技术力量不足让维修企业对维修人员的资质要求不严,自身也难以参与等级评定。当维修人员成为稀缺资源的时候,维修企业哪里还顾得上有没有资格证,只要能修就能上岗。还有维修企业的等级认证,对于很多小企业维修人员来说,维修资质都是问题,其他的要求根本达不到,所以很少有企业参加评定。一般都是大型家电企业的特约维修企业才会参加评定。
家电维修业各种资质认证被忽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同样忽视维修人员和维修企业的资质。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消费者,其中有3人表示维修人员应该持证上岗,理由是“因为电工是绝对不能无证上岗的,所以家电维修工也应该有证”。而另外7人则表示从没想过维修人员上岗证的问题。当记者问是否会在维修家电时要求有资质的人员才能维修时,上述10人的回答几乎一致:有资质的人员来维修固然好,但是如果没有,那么只要能修好就行,因为目前条件就是这样,如果一味要求有证,可能家电就没人修理了。
无论是主动的不要求,还是无奈的不讲究,都致使家电维修业各种必要的资质认证被忽视了。
企业忽视、消费者忽视,但有一个方面是不应该忽视的,那就是监管部门。但记者了解到,各种资质的评审都不是强制性的。一个维修企业只要进行登记就可以开门营业,根本不需要其他什么准入门槛。对于已经在经营的维修企业,也没有什么专业程度的要求。可以说,进入家电维修业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门槛。有没有资质认证都一样挣钱,那谁还会花精力去搞资质认证呢?
另据了解,今年,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将起草完成《农村地区家电维修服务规范》、《政府采购电子电器服务规范》2项国家标准,以及《家用储水式电热水器拆装和维修服务的技术规范》、《家用电冰箱维修服务技术规范》和《家用电动洗衣机拆装和维修服务的技术规范》3项行业标准。我们希望这些标准能够真正起到门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