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螺类海鲜产品进入毒性高发期,辽宁省大连市食药监局发出提醒——
谨防食用织纹螺中毒
作者:张恒


      本报大连讯(记者张 恒)一颗小小的海螺就可致人丧命。7月25日,记者从辽宁省大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了解到,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石房哈毒素毒性大增,人食用后会因神经传导中断而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甚至死亡。为此,大连市食药监局发出提醒:食用织纹螺等螺类海鲜产品须谨慎。
  据了解,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做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其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织纹螺本身并无毒,其致命毒性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使织纹螺体内产生一种名为“石房哈毒素”的有毒物质,5-9月份为毒性高发期。经检测,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毫克~0.9毫克,也就是说,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致人丧命。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我国共报道织纹螺中毒事件55起,中毒人数433人,其中48人死亡。
  为此,大连市食药监局发布提醒:谨慎购买和食用织纹螺等高风险食品,一旦误食织纹螺后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注意保留好剩余食品和吐泻物,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同时,各餐饮服务单位也不采购、不加工和不销售织纹螺等高风险食品。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健康·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谨防食用织纹螺中毒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