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11冷年,空调销售额增长5年来首次超过销售量增长,说明企业的确在努力摆脱以往的概念炒作,并苦练内功
图:2011冷年空调销量增速趋缓,让企业不得不慎重考虑未来竞争态势
(图表来自国家信息中心)
■本报记者 桑雪骐
没有了节能惠民政策的推动,顶着综合成本上涨的压力,空调企业如何才能续演增长态势?在日前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联合中国家电网举办的2011中国空调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专家指出,行业整体形势趋紧,消费者心理日渐成熟,促使空调市场竞争必须向理性回归。
政策依赖性降低
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1冷年,国内空调市场依然保持了同比上升趋势,整体市场呈向好态势。数据显示,国内重点城市空调销量同比增长20.45%,销售额同比增长28.64%。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助理蔡莹指出,对比2010冷年到2011冷年的市场增长幅度,可以看到,2011冷年的增速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蔡莹分析指出,虽然生活水平的提升让空调逐渐成为消费者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但其仍然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特性,今年全国大范围的多雨凉夏使得空调市场销售热度大减,5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是今年市场增长趋缓的最关键因素。同时,2010年6月1日起实施的定频空调新能效标准提升了行业能效门槛,也造成了高能效空调的生产硬性成本上升。今年5月31日,历时两年的节能产品惠民政策圆满谢幕,以及原材料、人力等综合成本的上升,都使得空调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王雷表示,面对一系列困难,业内骨干企业加大了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推出了大量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时企业自有销售渠道、网上销售等一系列辅助销售措施加快了三四级城市和乡镇市场的开拓力度,有力地保证了整体空调销售规模的上升。“鼓励性政策开始逐步退出,使得企业自我发展的要求逐步提高。”蔡莹表示,实践证明,经过市场竞争的考验,目前国内优秀空调企业已经在自主增长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对政策推动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
竞争向理性回归
2011冷年,市场在保持了销量继续上升的同时,5年之内销售额同比增长首次超过销售量增长水平。王雷认为,这是企业苦练内功的结果。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1冷年,空调市场平均价格同比上升13.38%。蔡莹认为,政策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各种综合成本上升是三大重要原因。
节能产品惠民政策6月正式结束后,高效定频空调价格水平受到较大冲击,尽管各企业为保证市场占有率不受较大影响纷纷想办法从内部消化因此带来的成本增长,但最终依然在价格水平上有所体现,高能效空调价格明显上升。同时,在政策的推动下,高效空调比例提升迅速,而龙头企业在变频空调上不遗余力的推动也带动了变频空调整体占比上升,销售量占有率接近40%。上述两方面因素导致2011冷年空调产品结构有了更大的变化,并带来了平均零售价格水平的变化。此外,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销售成本普遍上升,其中稀土价格大幅飙升造成的压缩机成本上升更是迅速反映到销售终端上。
相关调查显示,空调已经逐步成为消费者家庭中的生活必需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逐渐成熟,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则日渐改变着消费者的空调使用习惯,因此,消费者对于空调产品的关注焦点已经从以前的以价格为主兼顾外观及健康等外围概念,转向制冷、制热及节能等主功能。
“2011冷年的数据警报越来越少了。”蔡莹介绍说,在我国空行业,新品对于市场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以各种概念和噱头推出的缺乏实际技术含量的概念机常常会成为企业参与价格竞争的利器,一些企业在旺季还会推出超低特价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因此国家信息中心特别设置了数据警报,比如当某款平均价格在3000元左右的产品出现了1200元的售价时,警报就会拉响。但是在2011冷年,无论是定频还是变频产品,警报频率均大幅降低,说明整体市场、技术、销售策略开始趋于成熟,并向理性回归,企业正在逐步脱离价格战泥沼,向品质和服务竞争转型。
形势趋紧促企业转型
蔡莹分析认为,由于2010、2011冷年国内空调市场经历了一次相对明显的增长,基数较大,加上政策刺激的减少、原有政策效应的递减、渠道库存的影响,2012冷年,国内空调市场将会呈现平稳增长,增速趋缓,预计销售量同比增长幅度在10%左右,整体规模在4050万台,其中变频空调将继续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占整体空调比例预计将达45%左右,整体市场规模在1820万台左右。
王雷指出,技术是驱动未来空调企业市场竞争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而未来企业技术创新的着力点在于对空调新冷媒技术的研究应用、变频空调产业链布局、压缩机和电机等核心技术资源的掌控等。行业龙头企业已经瞄准这一转型方向,这将策动空调业新一轮以关键技术为主的竞争趋势。
此外,在内外环境前所未有的考验下,面对越发复杂的市场竞争态势,空调企业应该思考如何更包容地面对竞争对手,更积极正面地参与市场竞争、引导消费,有效管控企业的竞争机制,并能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保障空调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对空调业参与者的更高要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