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作者:唐夏


    ■本报记者 唐 夏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7天长假里,家住北京朝阳区水碓子小区的李大爷每天都是在团结湖公园度过的。“老伴不在了,两个孩子,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澳大利亚,家里太冷清,幸好这边有个公园,每天来溜达溜达。”记者注意到,即使是在家人团聚的国庆假期,仍然有很多老人像李大爷一样,独自一人在公园里闲逛,或者坐在长椅上发呆。
空巢趋势不可逆转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中国老年科研中心调查显示,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地级以上大中城市老年人空巢(包括独居)比例更高,已经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仅与配偶同住的占4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观念,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与发达国家独居与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比,我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
空巢老人易出现心理问题
  长时间孤独的生活状态,使得很多空巢老人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日常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廖春花等人完成的《空巢老人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所调查的湖南省郴州市城区328名老人中,有78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3.8%,其中轻度抑郁58人(74.4%),中重度抑郁20人(25.6%)。
  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联合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情感等评估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7.8%的空巢老人存在焦虑情绪,非空巢老人仅2.7%;15.6%的空巢老人存在抑郁情绪,非空巢老人仅9.4%。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徐桂华教授研究发现,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当儿女离家后,许多空巢老人不习惯突然安静的生活,社会接触减少,很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甚至萌发出悲观、抑郁情绪,严重者会导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即所谓的空巢综合征。同时,若配偶去世,丧偶的沉重打击会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心理抑郁、苦闷,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何帮助空巢老人解决身心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用心慰藉空巢老人
  北京安定医院病区主任崔永华博士告诉记者,空巢老人心理危机的实质是老年安全出现危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越来越需要家人的帮助。空巢老人容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或者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崔永华认为,要减少子女离家后对父母的心理冲击,避免空巢情感危机,就要积极防治空巢综合征:
  一要未雨绸缪,正视空巢。当子女到了离巢年龄,父母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空巢家庭的老人首先要善于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对自己身体突发不适有思想准备,可以事先与子女、亲友、邻居、社区工作者、单位同事打好招呼,以便在紧急时求得帮助。
  二要重燃激情,找回感觉。中老年人具有怀旧、恋旧的心理特点,尘封的旧情终难忘。当夫妻俩卡拉OK重唱恋爱中的同一首歌时,也会找回当年含情脉脉的感觉。
  三要对症下药,心病医心。预防空巢综合征,不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法,如赌博、不正当的娱乐活动等。应该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克服孤独感的有效途径就是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提升生命的意义。
  四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子女应该帮助老年父母安排好日常生活,保持与父母的联系。在精神上要关心父母,经常回家看望。即使不能回家,也要经常打电话问候,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社区相关部门可建立上门服务,送货上门,建立家庭病床、购物优先优惠、老年饭桌、上门理发等服务项目,方便老人的生活。或者在适当的地方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站点和服务热线,及时帮助老年人化解心理压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医药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