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难回无剂生活
作者:桑雪骐
图片


        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各种洗涤剂
asianewsphoto/
井韦
  洗涤剂、清洁剂、柔顺剂、杀虫剂……五花八门的化学合成清洗剂悄然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洗衣服、刷盘子、擦厨房、清厕所……我们的生活由此变得干净整洁。但是相关调查研究也表明,大量化学合成剂的应用不仅正在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在悄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我们对化学合成清洗剂的依赖与日俱增,已经难回无剂生活。

“剂伤害”时有发生

  “为了灭蚊子,我把自己给毒倒了。”说起这件事,长沙消费者何先生有些啼笑皆非。何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房间里蚊子太多,有一天他一口气在屋里点了4盘蚊香,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就觉得胸闷、浑身无力,并伴有头晕、呕吐症状。家人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经诊断,何先生是因蚊香导致的轻微中毒,对症治疗后目前已康复出院。
  无独有偶,北京消费者张先生也告诉记者,他妻子在清扫卫生间时误将84消毒液当成洁厕灵倒入马桶,发现后又赶紧倒入了洁厕灵,没想到发生了剧烈反应,产生了大量白色泡沫和刺激性气体,幸好他爱人反应迅速,立即打开窗户把头伸出去大口喘气。
  还有消费者反映因使用洗涤剂引起皮肤敏感或气味引发身体不适等情况。
  搜狐绿色频道关于家庭洗涤问题的调查显示,约10%的网友表示化学洗涤剂曾伤害过自己或者家人;还有约70%的网友怀疑化学洗涤剂对自己或家人造成了伤害,只是暂时还没有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则显示,全世界每年因洗洁剂、洗衣粉中毒而引发的疾病占全球门诊总量的5%。专家认为,这和化学洗涤剂广泛的使用范围以及巨大的使用量是密不可分的。搜狐绿色频道调查还显示,约40%网友正在使用的化学洗涤剂在3种以上,约56%网友正在使用1-3种化学洗涤剂,二者相加达96%。
  另据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石计祥介绍,世界大规模合成洗涤剂生产是在1960年以后才开始的,逐渐替代了传统的香皂、肥皂。据测算,到21世纪中叶,全世界合成洗涤剂的需要量将达到1.2亿吨左右,大约是2000年的1.4倍。
  由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编制的《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洗涤用品必然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未来5年全国规模以上洗涤用品生产企业的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2%,到2015年达到2060亿元。

“剂伤害”无处不在

  织物洗涤剂、去污剂和杀菌消毒剂是最常使用的3类化学合成清洗剂。因成分的差别,其对人体的危害也有所不同。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魏杰介绍说,目前最常见的织物洗涤剂主要有洗衣皂、皂粉、洗衣粉和洗衣液,其中洗衣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钠,是由天然油脂经皂化反应制成的,不仅去污力强,而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洗衣粉则是健康隐患最大的一种。溶解在水里的洗衣粉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长期积累易损害肝脏功能,人手经常接触洗衣粉则容易使皮肤角化和皴裂,如果漂洗不净还容易刺激皮肤,皮肤敏感的人甚至会患上过敏性皮炎。
  去污剂主要应用于厨房。天津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红珠指出,人们在擦洗吸油烟机时通常都会用到的去油喷剂多属于强溶剂或易溶剂,为了冲淡其刺鼻的味道,添加有芳香剂等成分,长期或频繁使用容易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出现鼻干发痒、打喷嚏、咽喉烧灼感和异物感、声哑等症状。
  “有些消费者不仅用洗涤灵洗盘子、洗碗,还用来清洗蔬菜瓜果,这是大错而特错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秘书长董金狮指出,洗涤灵也是一种化学合成剂,其某些成分可经过皮肤、消化系统进入体内,被人体吸收,如果皮肤上有伤口,有害物质就可能通过伤口进入血液。若其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进入人体,会干扰正常代谢。
  李红珠提醒消费者,洁厕灵和84消毒液千万不能一起使用,因为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呈酸性,而洁厕灵大多是强碱性的,两者一旦相遇就会马上起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色泡沫和刺激性非常强的氯气。氯气是有毒气体,易挥发,如果中毒了,轻者可能引起咳嗽、胸闷等,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此外,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蚊香的有效成分是菊酯,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杀死蚊蝇的农药成分。蚊香燃烧的烟里含有四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即超细微粒 (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质)、多环芳香烃(PAHs)、羰基化合物(如甲醛和乙醛)和苯。有研究显示,人体如长期接触会造成神经系统中毒,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

环境污染不可小视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危害人类十大健康杀手”中,非环保性清洁剂及洗护用品作为“温柔的杀手”紧随汽车尾气位列第二,不仅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对环境的危害也不小。开发健康、环保、节能的产品正日益成为洗涤行业的共识。
  董金狮举例说,目前大多数餐具洗涤剂都是以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虽然其环保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其生物降解度却只有90%,必须经过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后方能完全降解。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生活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长期大量的排放将对环境会产生破坏作用。“从国外洗涤用品工业发展来看,洗衣粉浓缩化是大势所趋。”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郑舞虹介绍说,普通洗衣粉含有较多的非有效化学成分,既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消耗,还影响产品性能,因此浓缩洗衣粉已成为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洗涤剂市场的主流,如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推行洗衣粉浓缩化,2003年后开始推行液体洗涤剂浓缩化。日本自1983年开始推行洗衣粉的浓缩化,如今浓缩洗衣粉已占其洗衣粉总量的95%以上。 但在我国,浓缩洗衣粉目前才只占洗衣粉总量的4%左右。
  此外,近几年含磷洗衣粉所带来的水质富营养问题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就开始逐渐颁布禁限合成洗涤剂含磷助剂生产使用的法规。我国也在逐步停售含磷洗衣粉,可是无磷洗衣粉的去污力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以钾皂及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去污成分的洗衣液诞生了。近几年,我国液体洗涤剂产量及比例增长较快,2010年液洗产品占化学合成洗涤剂产品总量的46%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浓缩型液体洗涤剂占整个洗涤用品总量比例很小。《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洗涤用品行业将以产品节能、节水、易漂洗、高效、多效、环保与安全为行业发展主线,要加快原材料的开发、应用,促进环保、多功能原料的发展;着重开发功能型、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加大适用于无磷洗涤剂、液体洗涤剂的功能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关注具有特殊结构的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及应用;进一步加强洗涤剂用生物酶制剂的研究开发,鼓励更多具有针对性功能的多效、高效酶制剂在洗涤剂产品中的应用;建立表面活性剂及洗涤用品效能对比、有效成分生物降解、毒理分析等环境检测和效果评估的机制和方法等。

替代品尚难接受

  在化学洗涤剂“清洗”着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天然清洁用品逐渐被人们忘记。而一些新型的替代产品却由于消费者使用观念、价格偏高、使用效果参差不齐等原因难以被人们普遍接受。“我们洗衣服愿意使用洗衣液,但是家里的老人坚决反对,说洗衣液洗不干净衣服。”北京消费者李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虽然从实际成本看,洗衣液的性价比更高,但单纯从价格上比较,即使是一款中档的洗衣液,价格也比洗衣粉高出许多,这也是让老人不能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和老人一起生活的李先生一家就一直依着老人的习惯使用普通洗衣粉。
  在市场上,无磷洗衣粉遇到的问题也大致相同。记者了解到,这一问题不仅出现在中国,据国外媒体报道,自1993年起,美国各州开始禁止洗衣剂用品中含磷,现在,立法部门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厨房:10个州的立法机构从2010年开始要求洗碗剂成分无磷。但有一些消费者表示无磷洗碗剂清洁效果较差,洗不干净盘子。2009年,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镇率先实施洗碗剂无磷规定,没想到不少当地居民竟绕道爱达荷州去买洗碗剂。
  除了这些环保型化学洗涤剂,一些应用了高科技物理原理的去污产品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如只需要使用清水就能去除污渍的神奇海绵和高效去油洗碗布。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产品不仅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3倍以上,同类产品的价格也相差悬殊。如高效去油洗碗布,在超市里,有的每块售价16元,有的仅卖4元,记者买回家试用后发现使用效果也相差悬殊,有的沾上油污后经清水漂洗即可,有些则必须再用洗涤灵清洗。记者在购买和试用神奇海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有些产品使用效果立竿见影,且消耗很慢,有些产品不仅去污效果不理想,而且很快就变成了白色渣状,无法继续使用。

减量使用是第一原则

  董金狮认为,不论是为了保护环境还是为了维护人体健康,减量使用都是第一原则。他进一步解释说,比如虽然无磷洗衣粉的出现较之以前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但是替代磷的无机成分进入自然界后也会产生其他的污染,而且洗涤剂中还有许多其他对环境、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和物质。因此,无磷并不代表真的实现了完全绿色,也不意味着彻底消除了洗涤剂污染。
  李红珠对于消费者的忠告同样是“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在洗刷餐具时,如果没有油污,就用清水冲洗;如果有少许油污,可用开水烫洗;如果油污过重,可以先用餐巾纸擦去油污,然后取少量食用碱擦油污处,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另外,在刷洗灶台、水池等地方时,将小苏打溶于水,用抹布用力擦洗即可。在冲洗马桶时,倒些可乐也能起到清洁的作用。如果清洁下水道等藏污纳垢的地方,可以先用毛发刷将头发勾出来,再用橘子皮水冲洗。尽量少用清洁剂和消毒剂,如果必须使用,也要尽量使用接近天然成分的清洁剂和消毒剂。不要每次洗衣服都加消毒剂,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杀菌剂。
  同样,对于家庭防蚊,专家们也认为最好还是用物理方法,安纱窗、挂蚊帐、使用灭蚊灯、电蚊拍等,如果实在不行,就选用酒精溶剂的灭蚊产品。特别是老人及婴幼儿,因为他们的呼吸道抵抗力较弱,最好还是保守一些,多用物理方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绿色消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难回无剂生活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