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教育歧视事件接连发生引家长不满——
学生人格谁来维护
作者:詹奕嘉 姜刚 吴晶 蔺娟 张玥 凌军辉
图片
图片


    上图:包头二十四中发给学生的印有“优秀生”字样的红校服
下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部分小学生佩戴着绿领巾
  前不久,陕西、内蒙古、江苏等地接连发生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等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而近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穗丰小学被曝出组织该校13名成绩较差的学生到医院检测智商的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教育歧视问题的强烈不满。那么,如此荒唐的事件为何接二连三地发生?是教学考核的需要还是对学生评价的扭曲?教育行政部门今后能否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损害学生人格扭曲教育本质
  2011年10月中旬,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那些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佩戴。“老师说绿领巾是要我们像苗苗一样健康成长。”该校一年级二班学生王妍洁(化名)说:“因为我表现还不好,等我表现好的时候老师就会给我红领巾了。”
  据了解,这 所 学 校2008年被确定为当地改革试点单位,绿领巾的做法是该校“办特色学校”的探索之一。对此,一些学生家长质疑,学校领导有没有考虑到这样做是否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于教学水平差的老师,学校是不是也给其佩戴特殊标志?
  “每个孩子的人格是平等的,在尊重和保护学生人格尊严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挫折性教育是必要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林艳琴表示,但为了激励学习稍差的学生上进,采用这种贴标签的方式很不妥。
  无独有偶。绿领巾事件被曝光后,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著名中学的包头市二十四中,将130件背后印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的红色运动服,发放给了该校初二、初三年级成绩前50名的学生和学年成绩进步特别快的学生。此外,江苏省无锡市也被曝出,该市的一些中小学教师要求家长带成绩不好的学生到医院进行智商测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而此类事件的发生说明一些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误区,忽视了未成年人的权利,损害了一些学生的人格尊严。九年义务教育本来是国民素质教育,但在一些地方被异化为所谓的精英选拔和淘汰,由此导致的人格教育缺陷令人担忧。
价值导向偏离学校浑然不知
  为何要采取绿领巾、红校服等做法?对此,涉事校方在接受采访时回应称,这些都是为了奖励和激励学生上进。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闫老师表示,绿领巾意在激励还没加入少先队的孩子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不叫红校服,校服是教委统一发放的,这只是一套运动服,是一种奖励的形式。”包头市二十四中校长王茂田说,这批运动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捐赠的,校方与该企业并无任何合作,只是觉得企业捐赠是件好事,就欣然接受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受到社会质疑后,某些教育工作者不但不觉得理亏,反而认为这是对学生好,这种态度令人震惊和痛心。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评价失之偏颇,学习成绩成为学生是否优秀的首要评判标准,认为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一切都好,“以此类推,老师的教学成果是否优秀只看学生成绩单,学校是否优秀也只看升学率,完全忽略其他可能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学生的人格教育。”
  储朝晖认为,教育歧视事件的连发,反映了学校教育存在“分数压倒一切”的价值导向,一些所谓名校将分数考核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忽视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以至于他们采取不正确的激励手段来评价学生。“孩子千差万别,有些孩子虽然在某些方面较强或较弱,但没有一个孩子在所有方面都差,给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纯属不公。”孙云晓指出,我们要摒弃用学习成绩这个唯一标尺来区分好学生、差学生的理念,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制止教育歧视回归教育宗旨
  如今,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绿领巾已被全部收回;包头市东河区教育局已要求包头二十四中停止让学生穿红校服的做法;无锡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督导室日前也联合下发通知,严禁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智商测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这位负责人强调,我们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以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正确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教育专家认为,虽然绿领巾、红校服等标志已被撤去,但学校方面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防止忽视、歧视人格尊严的错误导向再次出现。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良华认为,教育的使命在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良品行,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平等、尊重与快乐是教育的根本宗旨,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掌握学习的方法、思考的能力、分析的本领,这些比单纯的分数更加重要。
  储朝晖说,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先天禀性因材施教,践行“立足点平等,出头处自由”理念,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我们应记取陶行知先生的话,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孙云晓说:“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有教无类、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只有回归教育宗旨,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抛弃唯分数论的错误导向,才能避免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这种荒唐事件的再次发生。”(詹奕嘉 姜 刚 吴 晶 蔺娟 张 玥 凌军辉)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培训】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学生人格谁来维护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