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人满为患●道路旁垃圾遍布●卫生间还要排队
图1:清华大学校园内被游人丢弃的垃圾
图2:游人在北京大学门口排队等候参观
图3:樱花盛开时节,武汉大学内游人如织
■本报记者 姚 敏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游极为火爆,使得这些百年校园人满为患。北京大学甚至不得不专门用铁护栏辟出游览专区以维持校园的安全和正常秩序,而类似的场面在近些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都会上演。日前,记者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实地走访时发现,虽然“十一”黄金周早已过去,但这些名校的校园里仍然游人如织。许多在校学生反映,因为不断有游人来参观校园,所以其正常的教学、科研以及生活秩序均受到干扰。
对此,许多人不禁疑惑,百年名校为何变成了热门景点?这些名牌高校到底该不该对外开放?
国内多所名校游人如织
摩肩接踵的游览人群和挥舞着各旅行社导游旗的旅行团在校园里穿梭来往,他们中不时有人互相呼喊提醒着跟上游览队伍……这是2011年11月5日本报记者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看到的一幕。“这里除了有美丽的风景外,还有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对孩子很有吸引力。”来自河南省安阳市的许女士告诉记者,她是特地带自己念高三的孩子来这里参观的。“以往的北京旅游多以皇家游为主要内容,而随着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如今以游北大、清华等名校为主的北京人文科技游也成为了各大旅行社的招牌产品。现在若没有这一项,旅行社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
在北大东南门外记者看到,数十名散客参观者正在排队登记,由于队伍较长,所以严重影响了该门进出车辆的通行。
和北京大学一样,清华大学校园内游人参观的场面也同样壮观。“我在这附近住,当然知道这里是清华大学,可要是不熟悉的人猛一看其门口聚集了这么多人,则很容易把这里当成一个旅游景点。”在清华大学的西门外,一位北京市民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其他省市,也有不少高校面临着与北大、清华相同的问题,名校游已影响到了校园的正常秩序。武汉大学宣传部的相关人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本来平时学校游客就多,尤其到了每年3月份樱花盛开的时节,来校内观赏樱花的游客就更多了,甚至还会造成校园周边道路的拥堵。
一些高校开始采取措施规范参观活动
据记者了解,由于意识到游人爆满对校园正常秩序的影响,许多高校开始制定规范参观活动的措施。今年4月底,清华大学在举办百年校庆后规定,工作日该校校园不向游客开放。此外,清华大学还将校外车辆进出学校的校门从6个减少为2个。
今年7月,为迎接暑期参观客流高峰的到来,北京大学保卫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北京大学团体参观校园预约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团体预约参观单日人数进行了限定,并要求,团队参观须提前3—5个工作日在网上预约;参观时,要在规定的1.5小时内按指定路线参观,参观区域限定为该校的“东侧门—老地学楼—图书馆东广场—西侧门”一线以北,该区域内除校史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对游客开放外,其他建筑一律谢绝参观。
武汉大学宣传部的相关人士表示,迎接一年一度的“樱花大考”已成为该校校园管理的一项重头工作。“今年樱花开放前夕,校方3次召开专项会议,出台了禁止使用大喇叭、临时开放厕所、招募志愿者等8条管理措施,这些举措是为了在保证校园正常秩序的前提下更好地为游客服务。此外,今年在该校的官方微博上,还首次直播了樱花盛开的景致,希望能借此来分流参观者。”
然而,各高校新的措施出台后,其治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虽不用花钱,但得凭身份证登记进入,没想到参观北大这么麻烦。”来自浙江省某地的李先生说。“平时在校园,我经常要被迫充当导游,回答游客们的各类问题。暑假期间甚至每天有近万名游客进校园参观。游人多的时候,我们从宿舍走到教学楼都要花很长时间,坐在教室里也感觉外面非常吵。”一位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对记者说。
记者登陆武汉大学官方网站的“珞珈山水”BBS后了解到,许多师生都表示对游客有着又爱又怕的纠结情绪。学生阿忧在BBS上留言道:“武大欢迎参观,可现在校园真的变成了大公园,我们不禁要问,大学究竟是象牙塔还是风景区?在今年的樱花季,武大临时开放了两个学院的洗手间供游人使用,那么到了明年樱花季,校方是不是干脆让学生都放假,腾出更多地方来为游人服务?”
对名校的盲目崇拜现象亟待扭转
国内各大名校缘何成为了受人追捧的风景区?对此,著名公共政策研究学者毛寿龙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名校风景优美,其校园建筑风格都是花园式的,如清华大学,它原来就是圆明园的一部分,这是吸引游人的原因之一。“当然,除了满足人们旅游、休闲的需求外,高校游的盛行也凸显了社会对教育问题的日益关注。”毛寿龙分析说。
一位在北京参观的游客对记者说:“我们来参观北大,就是想感受这所名校的读书氛围,将来也就想让孩子上北大。”
然而对这一现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的。“其实,几乎全国各地的名校都有游客去参观的现象,但显而易见,参观者过于集中并成为棘手问题的高校就这么几个。游客青睐参观少数名校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其景致独特、历史悠久;二是出于对这些名校的崇拜和仰慕。例如武汉大学,该校就属于第一种情况,如果该校校园里没有那么多樱花的话,去参观的人也就没那么多了。”
董克用认为,当出于崇拜目的去集中参观一两所大学时,反映出的是民众对这些名校的盲目崇拜,其背后隐藏的是人们扭曲的价值观和成功观。“难道只有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才是孩子教育成功的标志?个别名校被神化的现象亟待扭转。事实上,我国高校的理想格局是各有办学特色和优势专长,而并非全国只有一两所大学最好。”董克用表示,造成这种盲目崇拜的原因与教育部门对个别名校的过多宣传和政策倾斜不无关系。
●相关链接
武汉大学赏樱花新收费办法正在制定
■本报记者 姚 敏
武汉大学在樱花季向游客收费的行为一直饱受争议。近日,武汉大学的相关人士表示,明春赏樱花新的收费办法正在研究制定中。对此,日前记者致电武汉大学宣传部。该部相关人士表示,他们不对收费一事发表意见。在回答记者“明年樱花季收费是否会上涨”的提问时,该部相关人士表示,明年的举措还会完善。
其实,名校游之所以受追捧,其原因不外乎人们希望到名校去感受那里浓厚的学习氛围。但另一方面,大学毕竟是教学、科研场所而非旅游景点,其不具备景点的功能和接待能力。在两难之间,高校面临的并非是取舍问题,而是究竟该如何开放。“开放是原则,不开放是例外,”中国政策学会理事张成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开放式办学是全球教育趋势,在我国日益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国内名校向外敞开校门已不容质疑。“国外的许多高校都是人文和自然环境都很优美的开放型大学,学校随时欢迎四方游客来访。多数高校都有专门的接待中心,学校组织部分学生来做志愿者,向参观者介绍情况。”张成福说。
据记者了解,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采取预约登记、限制客流人数、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免费进入参观等做法不同,武汉大学明码标价,在樱花季时向每位参观者收取20元/次的费用。对此做法,受访者们各有看法。北京市民刘先生对记者说:“大学都是国家投资的,不是商业景点,应免费面向全国游客开放,收取门票的做法影响武大声誉。”
市民王女士认为,如今连博物馆都实现免费开放了,大学凭什么还要收费?文化和教育发展的成果应该让民众共享。
对此,公共政策研究学者毛寿龙教授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表示:“既然大家都想去这几个名校参观,那么就说明这是稀缺资源,既然形成了事实上的市场,那么受益者付费就是符合市场原则的。”毛寿龙认为,和国外的大学不同,我国大学的管理者们在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方面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我国的大学不像国外的大学那样多数没有围墙,显然校园在管理有序的前提下对参观者适度开放更符合我国国情。而采取付费方式是为了分流参观者,实现适度开放,值得推广。
不过,也有一些高校的管理者认为,校园参观商业化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对此说法在校的学生们颇有共鸣。在武汉大学的“珞珈山水”BBS上,一些学生对参观的商业化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异议。有人留言称:“商机向左,垃圾向右,而我们又在哪?何时才能有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樱花节,没有喧嚣,没有垃圾,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