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期待反垄断调查让宽带消费者受益
作者:舒圣祥


    ■舒圣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问题,如果事实成立,上述两家企业或遭数十亿元巨额罚款。据有关部门的初步估算,如果能够推动市场上形成有效竞争,未来5年可以促使上网价格下降27%-38%,至少为消费者节约上网费用100亿-150亿元(据11月9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调查,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占有2/3以上的市场份额,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两企业涉嫌的垄断行为主要有价格歧视、未能充分实现互联互通等。事实上,宽带垄断恐怕还不止这些,比如电信运营商与房产开发商签署协议,在宽带接入上形成“最后一公里垄断”的新闻,就屡屡出现,而且迄今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
  事实上,宽带是否垄断,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服务水平与价格水平。根据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10,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
  如果拿宽带价格跟国民收入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我国的比例则超过10%,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的报告称,“如果考虑到收入差距的话,2008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是我国的6.9倍,这意味着我国的宽带资费水平相当于韩国的124倍”。如此高昂的宽带资费,显然不可能是充分市场竞争的结果,而只能是滥用垄断地位的铁证。
  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规模效益,市场规模越大服务成本越小利润也就越高。截至201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固网用户中宽带普及率已经高达98.3%。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分别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每年提供了500亿元和300亿元的大蛋糕。可是我们却看不到任何规模效益的存在,一方面资费水平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连接速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这种怪异现状怎么可能存在?
  因此,电信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形成宽带垄断是毋庸置疑的。国家发改委能重视这个问题,进行调查并且可能开出巨额罚单,是令人鼓舞的。但是,公众还是很担心,仅仅一张巨额罚单,是否足以改变电信巨头对宽带服务的垄断?如果不能,那么上网价格非但不会主动下降,甚至还有把巨额罚款转嫁给消费者的可能。
  因此,消费者更为期待的是,作为价格主管部门的国家发改委,能对被电信巨头垄断的宽带价格,进行公开透明的成本审核,继而大幅下降宽带资费标准,让消费者真正能从这次反垄断行动中受益。此外,对于中国宽带网速如此之慢,相关部门应敦促电信巨头在技术设备上多投资,在非技术问题上也要有强制要求。当然,更重要的是打破现有垄断格局,让国内网络接入市场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期待反垄断调查让宽带消费者受益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