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环保 从理念到行动”为主题的2011第八届北京高校健康环保周活动日前落下帷幕,活动同期在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15所高校开展的有关“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调查结果显示,首都大学生对垃圾回收利用的认识和实际行动存在较大差距,高校在健康环保教育方面也存在空白。
调查显示,81.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九成以上学生愿意参加垃圾分类公益活动,同时有77.4%的学生表示曾经参加过此类活动,而尝试过将废旧物品卖给回收站或回收商贩的学生比例高达85.5%。这说明,多数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工作持积极态度。
统计显示,87.8%的学生知道装牛奶的纸盒可回收利用,84.2%的学生知道塑料饮料瓶可回收利用,66.9%的学生知道一次性笔杆可回收利用。然而,学生们在生活中却不能完全保证将它们与不可回收垃圾分开投放。而从学生处理生活垃圾的习惯上看,不分类直接将垃圾倒掉的学生占19.8%,把垃圾用垃圾袋简单收集后扔进任意垃圾桶的学生占33.2%,也就是说,有五成以上学生缺乏垃圾分类习惯。因此,在高校中开展“知行一致”活动十分必要。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认为,学校是否对学生进行过垃圾回收、分类、处理等相关环保知识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有较大影响。但调查结果不容乐观,28.6%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进行过垃圾回收、分类、处理等相关环保知识的教育,49.1%的学生表示学校有过相关教育但未重点宣教,只有7.6%的的学生表示学校进行过相关教育并采取了措施鼓励垃圾分类。调查中还发现,竟然有2.4%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
从垃圾分类意识影响因素的多项选择统计来看,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宣传教育的影响达到54.4%,周围的同学、亲朋好友行动的影响达到41.1%,学校的宣传教育或规章制度规定仅占36.5%。
董金狮建议,学校应增设相关知识的培训或开设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和实践条件,跟进国家相关政策,切实做好宣传教育、指导监督等具体工作,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他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问题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人们健康环保意识水平发展时期,政府不但要加大宣传力度,还要保证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
此外,眼下垃圾分类尚处于宣传倡导阶段,对不具有区分知识的人而言很难正确投放,所以有必要考虑在垃圾桶上举例注明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这样既有利于宣传又有利于提高垃圾分类正确率。
●不算不知道
碳素笔去芯存杆大智慧
调查结果显示,79.7%的大学生使用碳素笔,平均价格为2.2元。而碳素笔和圆珠笔的笔芯用完后,84.4%的学生选择换掉笔芯继续使用笔杆,15.6%的学生选择直接扔掉换新笔。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算了一笔账:假设一名学生每3天用完一支碳素笔,一年将用掉122支,共花费268.4元。若一个家庭有两个这样的孩子,那么每年购买碳素笔的支出为536.8元。供这样两个孩子读大学4年仅碳素笔支出就需要2147.2元。但是,一支碳素笔芯市场平均售价为0.5元,假设每3天用完一支,一年仅花费61元,较使用碳素笔的花费减少3.4倍。
另外,很多人并未认识到用完的笔芯是用聚丙烯原料制成的,这种塑料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可以用于生产塑料笔筒、塑料衣架、塑料管材等用品。但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导致大量可回收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
董金狮认为,这也启示我们,除意识、行动外,相应的教育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