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敏本报记者 李洪涛 文/摄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正阳街道互助社区有一道260米长的围墙,因墙体上画满了人们熟悉的革命英雄人物故事(见上图),附近居民都称其为红墙。12月10日,记者前往互助社区进行了采访。
互助社区居委会主任梁艾林告诉记者,红墙全称为革命传统故事墙,墙体位于锦西路与互学街交会处,原是一家幼儿园的外墙。旧墙年头久了,一直想翻修,正赶上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七一”前夕,在社区几位居民的提议下,正阳街道党工委决定对这面旧墙进行修整,在上面画上人们熟悉的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为它穿上“红衣裳”。
经过前期准备,红墙进入了设计创作阶段。正当互助社区居委会为绘画犯愁时,长春市一家彩绘工作室的两名年轻人——邸文禹、武官政找上门来主动请缨,承担其策划和施工任务。在创作期间,高校美术专业的许多大学生闻讯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前来当志愿者,自愿加入到绘画行列。梁艾林介绍说,砖墙表面凹凸不平,创作者们先用水泥将墙面补平,再用工程漆将墙体涂白,最后用丙烯进行勾线和上色。由于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即便是风吹雨打,这些图画也不会褪色。最终,红墙上共绘制了57幅作品。
红墙建成后,社区居民和慕名前来的参观者都能自觉爱护。如今,在红墙边,人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些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路过时,会结合画面给孩子讲革命先烈的故事,教育孩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梁艾林告诉记者,经常有一些爱好绘画的老年人,拿着画本来临摹红墙上的图画。每当有人围观时,老人们就会动情地说,一本书,一个人看了,可以提高个人的素质,而一道墙,建立在公众眼前,提高的是一个群体的素质。
红墙的建立,得到了绿园区社区委员会的认可并决定推广,鼓励其他社区学习效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传播文化知识,普及爱国主义教育。记者采访时,一位抱着小孙子的老人驻足在刘胡兰图画前。老人说:“这些画画得太好了,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的革命英雄人物。我的小孙子还小,等他懂事了,我会经常带着他到这里来,给他讲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