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浙江省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萧山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所所长施海军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戴 岱
浙江省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萧山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所,辖区面积122.8平方公里,有各类经济户口14000余家,其中流通领域食品经营户1423家。由于辖区内食品经营主体以个体工商户居多,小规模的经营主体覆盖面广,大型商场、超市所占比重较少,食品经营主体大多素质不高,消费群众以农村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消费水平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食品安全上,经营者重经济效益轻商品质量、重短期逐利轻品牌效应。近年来,为了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所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摸清经营户底数
据施海军介绍,近年来,由于辖区经济快速发展,外来人口纷纷涌入,食品经营户数量逐年上升,开业、歇业变动快,造成食品经营户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为此,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所全方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流通领域食品经营户普查,力求掌握第一手数据,并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软件与书式双重档案。
施海军说,早在2010年,该所就完成了对辖区1211家食品经营户的全方位普查工作,形成了辖区食品经营行业现状调查及监管对策调研文章《基层食品安全有效监管研究》,对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矛盾和缺陷进行了剖析,提出实现基层食品安全有效监管的主要环节和途径。随后,通过工商所注册窗口,实行动态普查,以进一步做好数据查漏补缺和动态维护完善工作,并对新发展的食品经营户进行分类,及时录入流通领域食品经营户普查系统,确保基础数据动态、准确。
强化各方责任意识
为加强组织领导,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所成立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由所长任组长、副所长任副组长、各内设队、室负责人及基层个私协、消协负责人为成员。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所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阐明了具体任务和要求,通过制订年度和阶段计划,将各项工作分解到队、落实到人;同时,每位干部、职工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所做的工作实绩直接列入年终绩效考核范畴。
工商所还特别注重对食品经营户的素质和责任意识教育、培训。每季度组织部分食品经营户举办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培训班,参训人员年累计500人次以上;通过上门走访、集中宣讲、分散辅导、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中小食品经营户进行培训,覆盖面达98%。另外,在食品经营户全面普查的基础上,采取食品安全进村入场、层层签订责任书的方法,创造性地推行食品安全监管联络员工作制度,聘请辖区个私协会大、小组长担任工商所的食品安全监管联络员。与此同时,与食品经营户共同探讨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办法,从而保证执法人员和经营者的思想认识到位、工作到位。
制定10项监管制度
为有效整合监管力量,做到分合有序、职责明确、监管到位,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所将推动各项制度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在开展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10项制度”,即:食品经营检查制度、食品举报申诉受理制度、食品信用分类监管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食品安全应急制度、违法食品退市下柜制度、食品准入制度、片区监管责任制度、群众维权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等,从对经营行为的监管、经营行为的指导到对经营行为的社会化监督,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从制度的视角构建起了一张辖区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网络,为实施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
开展各类专项整治
施海军介绍说,近年来,工商所结合季节、地域、产业特色等情况,开展了各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30余次。对发现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对有照的,除一一要求亮证亮照外,还逐一检查进货台账登记等制度落实情况、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标注标识等商品质量情况。
为加强源头监管,在积极鼓励小食杂店改造提升为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同时,工商所明确整治重点,对辖区的小食杂店进行梳理,锁定重要路段和重要区域,以及主要从事食品批发经营的大户进行逐家走访检查,一方面严格落实经营者的到货检验、即将过期食品定期检查等制度,另一方面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力求在批发源头、大头上抓好食品安全。近3年来,通过开展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取缔无照食品经营户282户,引导办照163户,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175件,罚没款近50万元,另处理食品消费纠纷70余件。“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基层工商所的职责,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开发区工商所根据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不但需要在监管的体制、机制上继续进行创新,还要在工作意识上继续提升,力求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绩,让群众满意。”施海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