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揭秘《碟中谍4》中的移动通信技术
作者:武晓黎
图片


    ■本报记者 武晓黎
  与老牌《007》系列电影相比,《碟中谍》系列电影的科技看点已经不仅是停留在幻想中了。尤其是近期上映的《碟中谍4》,其中使用的让人眼花缭乱的通信技术,有很多在现实中已经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这让“阿汤哥”所饰演的英雄人物与平凡的我们拉近了距离。
  伴随着《碟中谍》系列影片中紧张铿锵的主题曲旋律,本期我们为您回放并解读该影片中那些神秘的通讯技术。
面孔识别在线比对搜索技术
回放————
  特工哈纳韦戴上隐形眼镜,拿着手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跟踪对象。隐形眼镜将哈纳韦看到的信息进行自动收集,利用人脸识别功能迅速与人物信息库中的人物特征进行匹配,从而精准锁定目标:向哈纳韦迎面而来的美女竟是致命杀手,看到这位美女的一霎那,哈纳韦的手机立刻发出嘀嘀的报警声,并显示出美女杀手的姓名和相关信息。然而,却为时已晚……
揭秘————
  面孔识别在线比对搜索技术,其实和数码相机、手机摄像头的人脸自动对焦和笑脸快门技术类似,是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相机或无线摄像头内置于隐形眼镜上,它可以实时捕获信息并通过蓝牙等传输工具近距离地将影像传送到手机上。手机接收后,再将所捕获的图像或视频通过无线通讯技术上传至云端的搜索引擎进行处理,从而锁定目标人物。
  从事国家863人脸识别项目研发的清华大学教授苏光大说,经过40年左右的发展,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被广泛应用于公安、机场、边防口岸、安防等领域,以及智能门禁、门锁、考勤等应用市场。此外,人们常常使用的邮箱,将来也有可能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验证。但将无线摄像头内置在一个薄薄的隐形眼镜上,目前还有困难。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邓小宁说:“随着智能终端处理能力的增强和人脸识别技术的日趋成熟,智能终端已经完全有能力快速、准确地从图像中提取人脸信息,但与海量的人物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则需要巨大的资源,因此依托云计算的搜索引擎对此项技术就再合适不过了。”
隐形眼镜式即拍即传系统
回放————
  通过特殊的隐形眼镜,伊森的同伴只要眨两次眼,便可将所看到的东西拍照,并将拍到的影像通过无线传输技术,远程输送到设在另一个房间的打印机上,打印出来。
揭秘————
  与影片中类似的即拍即传技术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就已被广泛应用。如今,在iPhone4手机中也有Air-Print无线打印功能。据了解,目前电信运营商们也正在利用无线技术开发远程打印业务。“如果单是即拍即传技术并不稀奇。目前,依托TD-LTE技术的即拍即传技术已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得以应用。”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的工程师程子川介绍说,“但是,影片《碟中谍4》中呈现的只要连眨两下眼即可完成自动对焦拍照的功能,可能采用了更高端的眼控对焦技术。它是通过相机取景器上的红外线装置扫描眼球的对焦区域来实现的。目前,该项技术仅初步应用在部分单反相机上,将如此复杂的设备做进隐形眼镜里,而且还要自行供电,若要实现这些,恐怕还需留待未来。”
全息影像+人眼动态捕捉技术
回放————
  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里,伊森等特工以高科影像手段骗过保卫人员,摸入档案室。伊森两人首先用iPad2在特殊的荧幕上投射出走廊尽头雕像的全息影像,并通过人眼动态捕捉感应器,随着保卫人员的视线转移而对画面进行调整,使之看到的始终都是走廊远处那面静止的墙,而那位正在值班的保卫人员对此丝毫没有察觉。
揭秘————
  目前,裸眼3D技术和全息摄影技术都能再现逼真的立体影像,人眼动态捕捉系统也已经被商用。据记者了解,在奥林巴斯2010年推出的数码相机上,就采用了人眼动态捕捉这项专利技术。当然,影片《碟中谍4》里还着重演示了iPad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和软件功能。在现实中,iPad已经让大屏幕演示更加方便。但目前的人眼识别技术估计还达不到如此神奇的效果,在该影片里也是这样。当一群保卫人员同时涌进时,隐形墙就开始不停闪烁,从而露出了破绽。不过,现实中的裸眼3D技术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车窗触摸屏移动定位系统
回放————
  当伊森为阻止核弹发射而飙车狂奔时,却发现自己不认识印度孟买市的路。这时,驾驶汽车的“阿汤哥”轻轻一挥手,车子前挡风玻璃瞬间变身成为一个全触控显示屏,不仅能显示移动定位地图信息,还能感知前方的行人和障碍物。当然,对这些屏幕的操控全部只需触摸即可。
揭秘————
“直接与挡风玻璃合二为一的导航仪,在现实中并不是没有。”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詹建飞说,“汽车后视镜作为导航仪的产品目前已投入到美国市场,而在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推出的车联网产品中,也有丰富的GIS地图服务和定位能力。未来,在汽车挡风玻璃等介质上展示地图导航服务并非不可能。”
  盘古搜索CTO办公室主任刘飞说,通过将定位与空间索引技术相结合,就能实现将地图搜索呈现到特殊材质上的功能,也就是影片《碟中谍4》中那个神奇的效果。
  有报道称,去年10月,美国一家公司最新研制的车载卫星导航系统就可像战斗机座舱读出器一样,将道路3D信息呈现在前挡风玻璃上。而中国联通推出的智能汽车,也应用了大同小异的功能,当然,这些导航的操控都是通过触屏来实现的。
手机移动定位和追踪系统
回放————
  在迪拜漫天的黄沙中,伊森正在追踪对手,可沙尘暴越来越强,几乎看不见人影。此时,伊森只有依靠手机移动定位和追踪系统来寻找对手的位置,抢回密码箱。
揭秘————
  手机移动定位,是指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来获取移动手机或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并在电子地图上标出被定位对象位置的技术或服务。最新的手机定位技术是AGPS(AssistedGPS: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它利用通讯基站信息来辅助GPS模块进行手机定位。不少用户现在最爱玩儿的手机签到,就是手机定位系统的一个应用。其实,手机GPS对固定地点进行定位的技术,不少人早就在使用了,但通过手机定位来进行移动追踪目前还没听说过。中国移动位置基地的徐丹表示,手机GPS定位的应用在现实中已可以实现,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移动提供的定位服务需要被定位人鉴权。“影片《碟中谍4》中,特工手中的各种眼花缭乱的高科技装备并非空中楼阁,都可以在如今的新通讯技术中找到影子。”展望未来,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于川认为,新技术、智能终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这些通信技术的未来,就在我们的期待中。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1 版:IT·数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揭秘《碟中谍4》中的移动通信技术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