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红旗有望取代奥迪成为部级领导用车。
既没有传统公务用车宠儿奥迪、索纳塔、帕萨特,也不见桑塔纳、捷达、伊兰特,新的公务车入选车型目录中自主品牌车一枝独秀。这一切都缘于长期以来国内主流汽车制造商无法摆脱的两大硬伤:自主研发投入过低和企业经营缺失话语权——
■本报记者 谢莉葳/文 郝 军/摄
传统的主流公务用车正在迅速淡出政府采购清单目录。近日,工信部公布《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412款入选车型均为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车型悉数出局。
合资品牌集体出局
打开《目录》,记者惊奇地发现入选车型是清一色的国货,没有进口品牌,甚至连合资品牌也无一入选。412款车型分属上汽、东风、一汽、长城、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车企,包括265款汽柴油轿车、64款多功能乘用车、78款越野车和5款新能源轿车。
随着去年6月《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实施,能够入选目录的车型已被限定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其中机要通信用车不超过1.6升、12万元;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轿车扣除财政补助后价格不超过18万元。
主流B级车中,仅有昊锐1.8TSI手动智雅版勉强符合标准,新帕萨特、新迈腾价格都在18万元以上;雪铁龙C5、标致508、天籁、雅阁、凯美瑞等车,且不论价格,排量均为2.0升以上,完全不符合采购标准。
对排量限制网开一面的所谓“其他车型”,主要是指多功能乘用车及越野车。记者看到,《目录》公示的64款MPV和78款SUV排量多以2.0升和2.4升为主。
旨在鼓励自主研发
“不能满足‘3%研发投入比’这一要求是合资品牌落选的主要原因”。汽车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表示,以往的公车市场是合资品牌的天下,自从去年11月《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出台之后,申报的汽车生产企业要求必须“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的条件。很多传统的公车生产企业都达不到这一要求。
此外,车型话语权也成为一道合资品牌难以逾越的门槛。“申报企业应拥有申报车型的产品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及认可权、产品技术转让权及国内外市场销售权”。大多数合资企业难以满足这些条件,导致入选目录的都是自主品牌汽车。“新规则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强调车型的知识产权,提高中方话语权,这一引导方向有利于中国汽车业良性健康发展。”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公车采购并不存在故意排斥合资品牌的情况,“合资品牌经过一定的调整,进入公车采购目录也并非难事。这种调整对整个中国汽车业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
此外,公务用车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偏见。东风乘用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品牌知名度、认可度低是自主品牌目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公车市场打开后,自主品牌车企应着眼长远,加大生产研发投入,出好车。只有技术、质量双升级,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自主品牌B级车将受益
根据《目录》显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的轿车车型最多,达42款,有望成为最大的赢家。
国泰君安汽车行业分析师白晓兰预测,2012年我国公车销量将达73万辆。鉴于党政机关公车选择会凸显两大特点,一是地域性,地方政府通常会倾向于采购当地企业车型;二是相对高档化,目录中的价格偏高车型销量会更大。因此,尽管入围车型高达412款,但最终可能只有少数车型受益。
业界普遍看好荣威、MG6、MG7、奔腾B50、传祺、瑞麒G6、尊驰等。奔腾B50销量有望大增,一汽轿车有望获得6万辆以上的订单。
去年轰轰烈烈的合资自主品牌造车运动将见分晓,真自主有望成为政府采购中抢手的“香饽饽”。
红旗有望取代奥迪
有中国国车之称的红旗轿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外事活动中频频亮相,是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随着一汽集团已获准生产红旗C131高档轿车,红旗有望成为省部级官员指定座驾的消息近日成为业内热议焦点。虽然一汽集团新闻发言人称并未听说过这一说法,但业界普遍预测,鉴于“3%研发经费”和“车型知识产权”两道硬杠杠,红旗逐渐取代奥迪成为省部级领导公务用车乃大势所趋。
之所以尚未列入《目录》,据记者了解,主要原因是此次新版目录所指的公务用车仅限于狭义的一般公务用车与执法执勤用车。而广义公务用车除了一般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还包括领导干部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
公车市场将重新洗牌
随着私家车的逐渐普及,公务用车所占市场份额已越来越小,不再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贾新光告诉记者,公务用车所占市场份额已经开始从早些年的30%-40%,降到10%左右。
据了解,老牌“官车”奥迪的私人车主目前已占到整个销量的90%左右,公务用车逐渐退居其次。但是面对每年约1000亿元的公务用车采购市场,车企自然也不会轻言放弃,很多合资品牌可能会在未来2-3年内推出符合公车条件的车型。
在今年2月中旬举办的广汽本田新车发布会上,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透露,公司未来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将在雅阁与锋范之间推出一款新车型,并在中国首发。业内人士分析,鉴于雅阁排量大于1.8升,而锋范空间优势略逊,这款介于雅阁与锋范之间的车型很可能会考虑公车市场的需求,量体裁衣定制研发。
可以预见,公务车制度改革给汽车业带来的影响将在今年逐渐显现,未来3-5年整个公车市场格局将重新洗牌。
●记者手记
“目录”五大看点
看似与私家车市场无关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和《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实则处处体现了对整个中国汽车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和倡导,这一未来公车市场新规则的五大看点,也将对私家车市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看点一:注重研发投入比。三部委规定,“企业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汽车产业引导关键方向即是促进企业研发能力的增强。从目前申报情况来看,自主品牌都能达到此标准,但对于合资品牌而言却值得论证。
看点二:注重车型话语权。细则对车型规定,“申报企业应该拥有申报车型的产品工业权、产品改进权及认可权、产品技术转让权及国内外市场销售权”。自主品牌车型大都满足此项规定。部分合资品牌所推出的自主品牌车型是从国外市场引进的成熟车型,没有产品技术转让权,也无法在海外销售。借助合资创建自主知识产权是业界迫切希望看到的,这一目录入选车型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答案。
看点三:倡导公务新能源车标准。节能环保,发展新能源车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汽车产业的引导方向。细则规定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轿车扣除财政补助后价格不超过18万元;同时也明确了主要参数,例如整车质量、续航里程、动力电池组类型及能量等。尽管入选的新能源车型只有5款,却为新能源汽车研发指明了方向。
看点四:看重营销能力。在企业资格及车型申报过程中,细则对营销网络分布情况做出了明确要求,并细化到各地市及区县,有利于提升自主品牌厂商整体营销能力。
看点五:防范减配加价。细则明确了申报车型的技术参数和配置,避免减配加价情况的出现。其中,配置细化为安全配置和其他配置,安全配置包括发动机电子防盗系统、车内中控门锁、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倒车视频影像、制动力分配系统、胎压监测装置。其他配置包括电动天窗、前后电动车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