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 君
2011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倾力关注民生,高擎维权之剑,把市场监管作为第一职责,着力在创新监管理念、拓展监管领域、完善监管机制、转变监管方式、丰富监管手段上下功夫,市场监管的有效性、权威性不断加强。
严控食品安全
2011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真贯彻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深入开展重点食品品种、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食品经营等专项整治整顿工作成效显著,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销售伪劣食用油等专项执法行动取得实效,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和处置,食品市场主体资格、食品质量、食品经营行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各地工商部门按照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要求,分解整顿任务,细化整顿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村食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季节性节日性食品、食用油、酒类等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办违法案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1年11月,全国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914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2213.6万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56.2万个次,取缔无照食品经营4.3万户,吊销营业执照576户。广东、河南、四川、海南、天津、云南、青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专项整顿工作行动快,力度大。西藏、青海、内蒙古、宁夏突出加强了对农牧区、清真食品的整治,社会反响良好。陕西对世界园艺博览会食品市场全面整治,确保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各地工商部门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办力度,积极防范和处置食品安全突发问题。先后及时依法开展对含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罗丹明B的食品、“山寨食品”、问题燕窝等食品市场清查,及时下架退市问题食品,并依法查处。妥善处置了“瘦肉精”、“人造假豆腐”、“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截至2011年11月,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案件6.2万件,移送司法机关251件。
“双打”战果丰硕
一年来,各地工商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总体部署和总局行动方案,取得显著成果。涉外商标和驰(著)名商标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恶意商标抢注行为和违法印制、使用商标标识及仿冒知名商品包装、装潢行为得到遏制,网络商品交易中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得到有力惩治。据统计,2011年1至11月,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6.76万件、案值9.33亿元。2011年,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0.23万件,案值12.76亿元。“双打”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严格审查,依法驳回大量恶意注册商标申请,严肃查处并曝光部分恶意注册商标案件,恶意注册商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将自然人叶荣杰恶意注册大量高知名度涉外商标涉及的233件商标异议案件提前加快审理,裁定异议成立,不予核准注册。商标评审委员会对涉及恶意注册“万向”相关商标的50件驳回复审、异议复审案件加快审理,切实维护万向集团公司商标权益。此外,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加大商标海外维权力度,成功解决了“镇江香醋”集体商标在韩国被恶意抢注案件和“孔子学院”商标在哥斯达黎加被恶意抢注案件,积极协助解决我国28家知名企业商标在非洲知识产权组织被抢注纠纷。
在商标印制监管和知名商品包装装潢保护方面,各地工商部门对商标印制单位开展拉网式检查,严厉查处违法印制商标标识行为。重庆市工商机关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26份,查处商标印制违法案件10件。江苏省无锡市工商机关对全国三大彩印中心之一的锡山区鹅湖镇进行重点监控,针对印制企业为避开工商机关白天巡查而改为双休日、夜间加工的情况,采取双休日、夜间突查的措施,共查处商标印制违法案件17件。湖北省工商系统在其组织开展的“四打四保”专项行动中清理违法商标印制企业1200多家。
红盾通力护农
2011年,各地工商部门认真开展以农资打假为重点的红盾护农行动,以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市场监管、质量监测、消费维权、创新机制、落实责任”5个方面为着力点,严厉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坑农害农行为,有力地维护了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红盾护农行动中,各地工商部门以肥料、农药、种子等农资为重点品种,以农资销售相对集中的地区及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特别是农村市场为重点场所,加强市场巡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黑龙江省对消费者举报的、受理申诉、市场检查和质量检测发现的案件,特别是对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指导,严厉查处,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工商局查获一起特大涉嫌制售假种子案,现场查扣涉案种子25950公斤,涉案制假设备一整套,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河北省秦皇岛市工商局查获一起利用中国种子集团迪卡牌种子包装倒卖假冒种子案,查扣假冒种子3000余公斤。广西来宾市兴宾工商分局查获了假冒广西鹿寨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喜丰”牌钙镁磷肥400袋,共10吨。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工商机关共检查农资市场67888个(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者94.3131万个(次);取缔无照经营户6860户;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7万件,案值5亿元;受理农资申诉5472件,挽回经济损失逾1.4亿元,为我国夺取粮食“八连增”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压态势“打传”
2011年,针对利用互联网从事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的趋势,国家工商总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周密部署相关执法行动,各地工商机关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打击传销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推动打击网络传销工作顺利开展,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作出了新的成绩。一年来,国家工商总局与公安、工信、教育、商务、信访、人民银行、外宣、高法、高检等10余个部门有关司局先后召开3次会议,研究组织开展打击网络传销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具体方案。
2011年6月底,国家工商总局与公安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打击网络传销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自7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打击网络传销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鉴于打击网络传销是工商机关面临的新任务,一些地区缺乏打击网络传销的实际经验,国家工商总局直销局加强培训,指导各地开展打击网络传销专项行动。此外,多次组织打击网络传销工作座谈会,提高了各地工商机关查办网络传销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在2011年下半年开展的打击网络传销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各地工商机关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强化直销监管工作,加大大案要案查办力度。2011年,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传销案件1419件,取缔捣毁传销窝点1.8万个,教育遣散传销人员17.5万人次。一年来,河南、上海、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工商局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查处了一批网络传销案件,有效遏制了网络传销蔓延势头。
整治违法广告
按照2011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的工作部署,各地工商部门继续把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违法问题易发多发的广告种类以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非法涉性、低俗不良广告现象作为整治重点,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分类别、分阶段进行整治,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不断提升广告业诚信度。同时,各地工商部门继续加大对群众申诉举报集中、广告违法率居高不下的地区和媒体的治理力度,整合监管措施和手段,强化案件查办和跟踪督办,落实属地监管,坚决遏制违法广告屡禁不止、屡罚屡犯的现象。尤其是加强互联网广告的监测监管,严格监管电视购物广告,严厉查处虚假违法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美容服务、化妆品广告以及收藏品、招商加盟等广告。
一年来,全国各级工商部门以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和非法涉性广告为整治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惩处虚假违法广告责任主体,有力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广告市场秩序。据统计,2011年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广告违法案件4.19万件,罚没金额2.6亿元。
力促公平竞争
2011年,全国工商系统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不断深化。各地工商机关把关注民生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对供电、供水、供气、有线电视、交通运输等垄断性行业的监管力度,开展查处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同时,配合国家有关稳定物价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查处大型零售商滥用优势地位的不公平交易行为。进一步做好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工作,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仅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公用企业限制竞争案件171件,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案件2件,零售商供应商不公平交易案件1336件。
在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中,各地工商部门围绕重点领域和行业,严厉查处了一批商业贿赂大要案件。河北、山东等地工商机关积极拓展执法领域,对金融领域案件展开调查。在推进保护知识产权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中,国家工商总局指导全系统以打击“傍名牌”为重点,组织部署查处一大批仿冒蒙牛、科勒、燕京啤酒、小天鹅等知名商品包装装潢的违法案件,极大地震慑了违法份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工商局根据举报,一举端掉通过互联网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商品的窝点,查获侵权商品两万余件,货值5000余万元。广东省工商机关查获涉嫌假冒LV、CUCCI、劳力士等世界知名商标商品,涉案市值近亿元,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