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代表委员建言保险业民生热点
作者:聂国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任建国
图2:华渝生
图3:杨超
图4:王玲

■本报记者 聂国春
  全国“两会”已经闭幕,记者了解到,参会的保险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向大会提交议案、提案,建言献策。目前,记者能查阅到的保险业议案、提案达到20余份。其中,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养老险、“三农”保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话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保监局局长任建国
建立地市级保险监管机构服务消费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现行保险监管组织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防范保险业风险、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需要,行业快速发展与保险监管力量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地市级以下保险监管机构缺失,已经影响和制约了保险监管职能的发挥。
  中国保监会今年把提升保险服务、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摆在首要位置,在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方面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由于没有地市级保险监管机构,保险监管部门不能很好地贴近保险消费者,不便于及时了解消费者的诉求,不利于把矛盾化解在当地。一些保险消费者需要长途跋涉到省保监局反映问题,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同时,为调查解决保险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保险监管工作人员需要到基层保险机构检查,受交通等因素影响,很难在第一时间解决保险消费者的诉求,影响了监管效率和效果。
  为解决基层保险监管力量薄弱、组织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保监会进行监管机构延伸试点,2010年上半年,在5个省设立了5家地市级保监分局。从试点近两年来的情况看,效果显著。
  当前,加快地市级保险监管机构建设,增强基层保险监管力量,已经成为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提高保险监管有效性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任务。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总结保险监管机构延伸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扩大试点工作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快建立地市级保险监管机构。

全国人大代表、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渝生
整顿保险中介乱象刻不容缓

  通过研究保险业在全球的发展历史轨迹后会发现,人均GDP在5000美元到2万美元的上升区间时,是保险业大发展的繁荣时期。中国人均GDP刚达到5000美元水平,可以预见,保险业在中国将迎来最迅猛的发展时期。
  保险的基本原理是大数法则,是靠大量的案例和同类案件的概率精算出费率,背后有大量的历史数据做支撑。无论计算如何精准,其中中介费用的因素无法计算。目前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消费者保费30%以上被中介拿走,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只有不到70%的保费能覆盖风险。中介费用过高,必然导致惜赔、拒赔现象,保险得不到消费者认可。
  此外,与普通消费者最为密切的汽车中介也乱象横生,很多汽车经销商、4S店把保险业当做“唐僧肉”,代办保险的收入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主营业务。保险业被其他行业掌握了垄断性资源,导致行业整体的风险边际很高,面临巨大的亏损,也只好在服务对象身上“抠门”。
  上述种种中介服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中介服务业。不少专业代理公司、经纪公司以垄断为后盾,对保险业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侵害。建议整顿保险中介业,强制规定收取中介费、手续费的最高上限应不超过保费的1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原总裁杨超
设立老年护理保险应对老龄化挑战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趋严峻,人口老龄化浪潮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初现端倪,老年护理供需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综观发达国家的情况,解决老年护理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发展老年护理保险。所谓老年护理保险是指为那些因年老、疾病或者伤残导致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而需要被长期照顾的人提供护理费用或者护理服务的保险。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都建立了老年护理保险体系。
  建立老年护理保险不仅能够保障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还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国务院法制办尽快推动出台老年护理保险法,为老年护理保险的开展创造公平、有序、规范的政策法律环境。在发展模式上,初期可以由公民自愿投保,待条件成熟之时再进行政府强制投保。在保险资金来源上,由政府、企业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缴费,具体比例可以参照现有医疗保险的比例。在保险人选择上,可参考德国、美国模式,由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管理。
  二是建议保监会出台相关办法或细则,明确老年护理保险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功能职责、服务内容的适当区分和有效衔接。同时,鉴于老年护理保险风险大、难度高,加强经办机构资质管理和市场监管,实现老年护理保险的健康发展。
  三是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加大老年护理机构的建设力度,规范老年护理的服务标准,使老年人享受到贴心、满意的护理服务,为老年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市委书记王玲
将农村小额人身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针对广大农民意外伤害死亡和残疾等特定风险提供的保障。具有保费少、费率低、针对性强、承担责任较高等特点,深受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保监会2008年进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荆门市是首批试点地区之一,荆门市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主要采取“全村统保”,即用一张保单对全村所有符合条件的被保险人进行统保,保费为每人每年50元,保险责任为3.3万元。年参保人数由业务开展初期的7.6万人,发展到去年的35.8万人。3年多时间,共为超过两万名出险对象提供理赔服务,有1.6万多个家庭成为“农小保”的受益者,这一保险模式在业内被称为“荆门模式”。
  但是,这一惠民保险在发展中存在诸多困难,如背着税费负担,发展受阻;缺少财政补贴,实惠性有待提高。
  建议将其纳入“三农”政策性保险范畴。第一,要免征税收。第二,要免提相关管理费。第三,进行财政补贴,建议先期按保费的20%给予补贴,以后随财力发展调高。第四,对于农村低保户、伤残退伍军人和移民等已有资金优抚政策的人群,实施保险优抚。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服务·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代表委员建言保险业民生热点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