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流
3月27日,针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被杀”事件,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要严惩凶手、严厉打击残害医务人员的罪行。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好内部治安保卫职责,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保护(据3月28日《京华时报》报道)。
哈医大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卫生部部长陈竺呼吁“要严惩凶手、严厉打击残害医务人员的罪行”,显然契合了民意。然而,杀医事件毕竟仅是个案,相关部门大可不必为此草木皆兵,用公安力量武装医院。相反,当今社会之所以有人抱有 “仇医”心结,与医患关系紧张不无关联,这更值得卫生部及地方政府警醒和反思。
笔者注意到,事件发生之后,引起公众极大的关注,这与长期以来医患关系的恶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某网站在这起事件新闻报道后做“心情选项”调查时,居然有六成以上的网友选择了“高兴”,这无疑是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又一次 “残害”,但从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医患关系已经到了非彻底改善不可的程度。如果医患关系不进行有效改善,要彻底杜绝类似犯罪恐怕只是一种奢望。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在协调医患关系上简单粗暴,要么将公安力量引入医院,名曰打击“医闹”,实则是敌视患者,人为地给医患之间制造紧张气氛;要么在处置医疗纠纷时以维稳为由,不分清是非曲直,强制医院赔钱了事,助长了“医闹”行为,也加剧了医患矛盾。医患矛盾重重叠加,不能得到有效疏通,往往会导致个案悲剧的发生。
由此可见,重塑医患关系比“武装医院”更重要。而追究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源,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病根还是在我们亟须改革的医疗体制。虽然这么多年医改的确在看病难、看病贵上有了改善,医疗体制也在朝着一种健康的形态发展,但是,要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医疗负担重的问题,还必须痛下决心从病根上下手来“药到病除”。通过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等举措,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同时通过加快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尽快破除当前的以药养医机制及其诱发的种种乱象,并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如此才会真正有利于消除当前引发医患纠纷与矛盾的体制性诱因,从制度上减少与杜绝各类医疗机构恶性案件发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医务人员安全保障,并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另外,媒体也要反思这件事。正如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一样,媒体的使命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而不是在一些问题上为了博取眼球而采取放大和宣泄的方式,导致引发一种错觉与误会产生。至于前文所说,面对医生被杀有六成的人表示“高兴”,笔者想不通,善良与理智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