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国春
从一季度的投诉情况看,理赔难和销售误导依然分别是产险和寿险领域最为突出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通报显示,一季度,产险公司涉及消费者权益的投诉事项有306个,其中,理赔(给付)纠纷201个。其中,反映损失核定争议的56个,反映保险责任争议的42个,反映拖延理赔等问题的103个。在各类业务中,车险合同纠纷共计186个,其中理赔纠纷162个,占车险合同纠纷的87.10%,“主要反映定损价格低于维修成本、定损人员吃拿卡要、理赔周期过长和服务态度差等问题”。
涉及消费者权益的878件寿险投诉事项中,针对寿险公司违法违规的投诉有469个,其中,各类销售违规457个,其中涉及欺诈误导的386个,占比高达82.30%。从涉及的险种看,投诉分红险最多(240个),占人身险欺诈误导投诉的62.18%,万能险44个,投连险20个。
根据保监会通报,欺诈误导的具体表现为,一是印制带有误导客户内容的宣传材料。二是营销员在条款解释时夸大承诺收益、不如实告知投保人权利等。三是模糊保险产品和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的界限。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金盛人寿。一季度该公司6个投诉事项均为销售误导问题,主要包括其营销员、银行代理网点和电销渠道存在故意隐瞒合同内容、不实承诺保单收益和代签名等问题,并由此引发退保纠纷。
保监会通报还称,涉及银邮兼业代理机构误导存款客户购买保险,没有如实告知合同内容和投保人权益等问题的投诉有51件。其中,广东消费者反映渣打银行向贷款客户强行搭售保险的情况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