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改善农村学生营养任重道远
作者:王 峰
图片


    农村学生饭食相对简单,营养结构单一,这是亟待改变的现实。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 峰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营养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体能和智能的发育状况,而且也是影响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某些营养素缺乏所造成的营养不良,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自然消失。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郭栉懿告诉记者,我国11岁—14岁的青少年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人矮2—3厘米,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青少年膳食不平衡,导致身体缺乏维生素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进而导致营养不良,直接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改善农村学生营养是一项长期国策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的现实,去年10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秋季起,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个学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初步测算,国家试点每年需资金160多亿元,由中央财政负担。鼓励各地以贫困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试点。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奖补。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2011年11月教育部联合15个部门成立了领导小组,22个试点省份均成立了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省级政府负责人担任。
  教育部副部长、全国学生营养办公室主任鲁昕告诉记者,营养改善计划与以往实施的工程建设不同,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国策。从国际上来看,英国的学校供餐计划已经实施了100多年,美国和日本也都有60多年的历史,而且都是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没有因为政府换届就停下来。而我国这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出了一整套政策措施,不仅是国家开展试点,也支持地方试点、鼓励社会参与。

各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特色纷呈

  为了确保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从2012年2月起,全国学生营养办公室组织起草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中央专项资金管理、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学校食堂管理、营养状况监测等8个配套性文件。各试点省份也从实际出发,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制度。如甘肃出台了减免供餐企业和托餐家庭有关税费的政策;河南增加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的临时性价格补贴;云南要求各县为农村学校提供勤工俭学基地,每所小学不少于5亩地,中学不少于10亩地;湖北实施了食堂“五员”(技能炊事员、卫生监督员、营养指导员、质量评判员和价格监督员)制度;贵州要求2012年春季开学前将已承包的食堂全部收回学校,新建食堂一律不得承包等等。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地都已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了不同的供餐模式,在已开展试点的9.77万所学校中,采用学校食堂供餐的有5.23万所,采用企业供餐的有3.26万所,采用家庭(个人)托餐的有1.28万所。有9个试点省份在258个县启动了地方试点,其中云南和宁夏还将营养改善计划覆盖面扩大到全省(区)所有农村。除了22个试点省份外,辽宁、上海、浙江和福建等一些东部省市还自行开展了省内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

改善农村学生营养仍有问题存在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虽然进展顺利,成绩显著,但是最近媒体披露一些地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让人警醒。
  3月23日,新疆两所学校228名学生在进食了维维乳业天山牌软包装牛奶后,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3月29日,贵州一小学1748名学生在食用学校发放的早餐后,86名学生身体出现不适,其中28名出现中毒症状,住院治疗。4月9日,云南三所小学在食用食堂统一配送的营养午餐后,出现腹泻、腹痛、高烧等症状,1062名学生中有368名入医院检查治疗。4月26日,青海一寄宿制学校部分学生出现腹泻,导致1人死亡,83人入院治疗……
  针对近期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国学生营养办公室先后派出督查组赴各地检查,发现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落实不得力、供餐中出现“套利”情况、试点学校食堂条件普遍较差等原因导致的。鲁昕告诉记者,从检查的结果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部分地方政府落实不力,一些地方政策执行随意性大,甚至屡屡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二是部分地方供餐方式不符合要求,按照要求,供餐内容包括完整的午餐,提供蛋奶肉蔬水果等加餐或课间餐,但有的地方基于简便操作的考虑,采取提供零食的方法,这样做不符合要求;三是部分地方出现“套利”现象,国务院要求确保国家营养膳食补助“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但是目前一些地方执行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导致“套利”行为的发生;四是采购机制还不完善,国家试点县多位于贫困边远地区,试点学校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采购效率不高,采购难度较大;五是部分地区缺少配套经费,按照要求,中央给每个孩子的3元营养膳食补助,各地要在此基础上加强统筹,做“加法”,但是目前地方政府责任履行不到位,一些地方出现“有米无锅”的现象;六是试点学校食堂条件普遍较差,设施不完善、饮用水不合格、供餐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七是社会监督不到位。
  鲁昕表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680个国家试点县,全部都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这些地方行政能力、财政能力、基础条件相对薄弱。试点学校在较短时间内从教学管理转向教学与生活管理并存,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困难,克服困难,“政府决心与社会共同合作做好营养改善计划。”鲁昕说。
  鲁昕指出,公共服务体系建立需要过程,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能力需要在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要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任务依然艰巨,“不管有多大困难,营养改善计划一直要持续下去,这是国家战略,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国家长远发展负责”。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营养日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改善农村学生营养任重道远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